花!”

    朱英倒也不怕,“有本事你去找我干爹干娘吧!只要他们同意了,我什么都好说!”

    “还敢拿主公吓唬我?我非打烂你的屁股不可!”

    这哥俩围着院子乱跑,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当真是兄友弟恭的表率……

    张希孟和江楠定亲的消息,不胫而走。

    从开封到金陵,从岭南到辽东,你的婚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甚至在杭州等地的胡商都知道了,大明的宰相要成亲了。

    宰相成亲,怎么闹得比皇帝还热闹啊?

    这有什么稀罕的?

    没听说吗?

    在大元朝,皇帝没多大权柄,都是被宰相挟持,权臣辈出,人均董丞相。

    只是没有想到,大明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就这样,每天都有许多有关大明的消息,似是而非,往海外送去……大元朝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四大汗国,幅员辽阔,东西方第一次真正联系在了一起。

    数量众多的夷商不远万里,来到了东方……新航路开辟,世界才连成一体,貌似这是许多人根深蒂固,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在新航路之前的旧航路,又是什么呢?

    就是从地中海,到印度洋,再经过南海,到达东方。

    这一条海上丝路,早就存在了。

    虽然称不上全球化,但是“半球化”绝对是绰绰有余。

    而主导半球化的力量,正是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等物产。

    如今大元衰败,陷入混乱,大明随之而起。

    整个商贸格局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洗牌,海外夷商,也包括这些夷商的国度,如何能视若无睹?

    值得一提的是,在张希孟的主持下,大明并没有采取严厉的海禁措施,而是维持了对外贸易。

    只不过在数量,价格上面,做出了严格的控制。

    有趣的是,处于对大明物产的追逐,各国疯狂想要了解大明的状况……结果竟然催生了一批专门向海外传递消息的人。

    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整天在茶馆里,把大明的报纸,朝野的消息,还有各种书籍,翻译成对方的文字,然后伴随着商船,送去海外。

    按理说这是促进交流的好事情,可问题是初次交流,了解不深,语言也很不规范……大明这边说宫里有几个青铜的猴子,翻译过去就是大明炼铜用猴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