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被一层层笼罩着。”

    江楠咀嚼着张希孟的话,忍不住点头,“我大约懂了,想发展工商,就要足够的市场,充足的原材料,还要充裕的劳动力。可现在的大明,层层叠叠,都在抗拒工商业发展,制约商货流通。只有通过北平的商品冲击,把这个局面打开,才能实现全国一盘棋?”

    张希孟含笑点头,“夫人果然厉害!”

    江楠忍不住一笑,“我算什么厉害,老爷才是真正的高人,这么多年的布局,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怪不得听说,老爷做饭的时候,都在哼着小曲,您着实是欢喜异常啊!”

    张希孟轻叹道:“那只是我的估算,到底能不能顺利做到,还不好说,所以咱们依旧拭目以待!”

    ……

    北平的第一批粮食,运抵应天。

    在清点之后,第三天就开始了销售。

    四百七十文宝钞一石!

    不到一贯宝钞,就能买到两石。

    当这个价格贴出来之后,可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按照大明官方的价格,一两黄金,大约兑换十两银子,而一两银子,大约可以兑换两贯宝钞。

    各地的币值多少会有些差异,但是大概不会差很多。

    过去在丰收年景,粮食集中上市,一两银子大约能买三石粮食,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最多只有两石粮。

    也就是说,大明粮价最贵的时候,差不多是一贯宝钞买一石粮。

    现在好了,一贯宝钞能买到两石粮食还多!

    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

    有些大聪明觉得不会是粮食有问题吧?

    是陈年的粮食?或者发霉了?

    不然怎么会卖得这么便宜?

    有人不信,但到底有人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

    他们走进了粮行,果然背出了一石粮食。

    等到手之后,一看这个粮食,不少人都愣住了,立刻扭头,再来一石!

    甚至有人干脆赶着车去采买了。

    北方的粮食,尤其是辽东,只种一季稻谷,生长周期长,积累的养分充足,蛋白质含量高。

    古代北方人身形魁梧强壮,就跟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有关系。当然到了后世,肉类都随便吃了,这点差别就不明显了,南方年轻人的身高,也急速蹿起。

    但是有一点却是实实在在的,北方的粮食,确实口感会更好。

    质优价廉,天上掉下来了便宜,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