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但是听朱元章这么讲,小家伙难得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道:“我不想学!”

    老朱浑身一震,这要是别人,他早就大耳刮子扇过去了。

    奈何这是他最在乎的皇孙,哪里下得去手啊!

    “你跟皇祖父说,为啥不愿意学?”

    朱雄英挠了挠头,“不为什么啊!皇祖父,你看我研究植物遗传,研究对了就是对的,我想研究作物生产,成功了就能增加亩产……数字摆在那里,实实在在,触手可及。我能知道怎么回事。可是你说的治国,我也闹不清楚,什么算是好,什么算是坏……励精图治,未必能强国,无为而治,也可能万民乐业。我总觉得,有我没我,就是那么回事。反正我也没有皇祖父的睿智神武,也没有父亲的兢兢业业,我就是想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朱雄英说着,突然抬起头,盯着老朱道:“皇祖父,我的想法,你会不会失望?”

    朱元章眉头微微皱起,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张先生,这回你该说点什么了吧!”

    张希孟想了想,无奈道:“殿下,你不能这么想的……正因为殿下的存在,朝中官吏才有了价值啊!尤其是中书省的那些人……他们每天忙碌,收集各地消息,上呈殿下,忙忙碌碌,兢兢业业,要不是殿下,这些人不就白忙活了吗?殿下说是不是?”

    “哦!这么说起来,那还有点用啊!”小家伙认真道:“那我会学学的,就是不一定能学好。”

    朱元章听着,简直要哭了,好家伙,这才到第三代人,就要成为摆设咋地?

    堂堂天子,就是为了让一群当官的能有事干,不至于闲着无聊……要真是这样,咱把中书省解散算了!

    老朱怒火中烧,张希孟则是闭口不言,眼睛望天。

    随你怎么想吧,反正趋势大概如此,也很难改变。

    头一代天子大刀阔斧,励精图治,打出个太平盛世,交给第二代人。

    上位内守成之主,如果能接住这个局,不至于崩塌,还能延续下去,就算是好本事了。

    到了第三代人,垂拱而治,按照习惯,往下运行就好。

    当真不能指望太多,只要朱雄英不搞战略收缩,不废船队,不放弃安南,不偃武修文,他就比历史上的仁宣强多了。

    你朱元章要懂得知足!

    老朱脸色阴沉,过了许久,到底没有发作,只是长叹一声。

    “先生,你说最近有没有什么新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