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是喜欢韩子的书,你怎么会得罪她呢?”

    “太后召集太学贤者,询问宋宣公立其弟的事情。”

    张恢缓缓说起了原因。

    太后想要立刘长为皇太弟,那当然是要有依据的,因此便让大家们来为她辩经,为她的行为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说,是找出一个先例来,用来作为刘长将来继承大位的“合法性”。

    当时的群贤们是非常惶恐不安的,虽然太后没有明说,可刘长一回来,太后就来问宋宣公和宋穆公的事情,宋宣公曾在死之前,认为自己的孩子们没有能力,便说:父亲死后儿子继位,兄长死后弟弟继位,这是天下的通义。我要传位给弟弟公子和。

    太后为什么问这件事?大贤也不傻,立刻就明白了太后的想法。

    浮丘伯即刻起身,告诉太后:宋宣公在逝世的时候,孩子们还小,因此传位于弟弟,这是符合道义的行为,而宋穆公后来又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了犹子,这是报答恩情的行为。

    对比浮丘伯的积极,其余大贤们就显得很不安了,他们不敢明面上反对太后,都只是将事情放在宋宣公的身上,以宋的灭亡为例,劝说太后放弃这个疯狂的想法。

    兄终弟及这件事,也是老宋国的传统了。

    张恢为刘长讲述着那激烈的辩论场面,他的口才很是了得,几番话,就让刘长依稀看到了那场激烈的辩论,众人分成了两派,疯狂的举例,各种典故层出不穷,互相攻击....

    刘长光是听着都有些激动,“哎呀!寡人要是在就好了,寡人最喜欢看别人打架!”

    “那你呢?你也参与了这次辩论?又为何得罪了太后?”

    张恢认真的看着刘长,“臣反驳了几句,太后便将我驱赶了出去。”

    “那你说了什么?”

    “臣说:当初宋宣公立弟,是因为他要死了,他死的时候,孩子都小,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才能来,所以立他的弟弟...如今天子年轻力壮,没有到那个时候,这个时候要立唐王为储,实在是不符合道义!”

    刘长目瞪口呆,他再次打量着面前的张恢。

    “你可以啊,这话都敢说...只是驱逐你都算是轻的,没请你饮酒都算阿母她仁慈!”

    张恢笑了笑,“臣只是不愿说谎而已。”

    “那你是真的觉得我不能做储君?你来找我,便说要劝说我放弃储君的位置吗?”

    “不,我觉得,大王应当为天子。”

    刘长这下就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