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人物呢!诸学派只重视学有所成的年轻人,却忽视了启蒙,如此下去,县学可成,而我儒家,将来也定然是当世显学,无人可比。”

    刘长惊讶与叔孙通的坦然,他压根就没有隐藏自己的企图,他就是要通过县学来扩大儒家的影响力和实力,不过,叔孙通想的很准确,刘长只在意县学的事情什么时候能成,只要能成,叔孙通就是夹杂了再多的私心,他也不会理会。

    可刘长还是忍不住调侃道;“不只是出荀子和孟子,或许还会出几个我师父那样的大儒呢!”

    “哈哈哈,张相私德有亏,可哪里又有完美的人呢?若是以品德来论,我乃奉承小人,浮丘伯乃无信之徒,张苍好色之辈,荀子桀骜,孟子暴躁,哪里还有什么圣贤呢?”

    刘长很是不满,冷哼了一声,叔孙通急忙反应过来,说道:“当然,陛下不在其中,陛下是完美之君王,并无半点缺陷,大仁大义,恩泽天下,文武双全....”

    叔孙通身边的门生都惊呆了,张苍,荀子,浮丘伯他们怎么样,这些门生都不敢确定,起码,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长安的县学,因为处于长安的缘故,叔孙通安排了自己最好的弟子们在这里教书育人。

    在这里的学生们并不多,年纪都很小,家世算是不好不坏,像富贵人家,那都是有家学,或者请人来教导,是不会送到这里的,至于贫苦人家,那也没这个实力,最后只能是吸纳了一批家有资产,却也没办法邀请名师的良家子弟,而刘长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人家,在后来大多被称为耕读良家。

    刘长领着张不疑,召平,柴武,好兄弟等人前来此处。

    甚至,刘长还跟着这些孩子们一同听了老师的课。

    只是,刘长听的是昏昏欲睡,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听过课了,再次听起,只是觉得身心发困,忍不住的就想要睡觉,好在召平一直在刘长的身边,这种场合下,皇帝睡着了可怎么能行,于是乎,召平一直都在不断的想办法让陛下变得清醒一些。

    这种仪式也算是比较成功,县学这件事正式进入了群臣的眼里。

    在从这里离开的时候,刘长拿着不知从哪里抢来的零嘴,津津有味的跟张不疑商谈了起来。

    “朕觉得,这些启蒙书籍还是有问题的....怎么能用秦国的文章来启蒙呢?难道我大汉就没有启蒙读物吗?”

    “陛下!请让我来负责这件事!!”

    张不疑激动的说着,召平往深处想了想,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