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对一旁的刘祥说道:

    “他这么说,仲父哪里听得懂啊。”

    刘祥此刻也是一脸茫然,恍惚的点了点头。

    可随即,刘长却若有所思的说道:“你是想让他们专门来钻研墨辩啊。”

    “是啊,阿父,您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墨家之所以能做出那么多的东西,就是因为有墨辩,您如今要他们不断的制造,却疏忽了墨辩,这可不对啊。”

    “你说的也有道理,经就算了,经说,大小取还可以,另外,还有备篇,也可以....”

    刘长跟刘安居然探讨了起来。

    这一幕,给与了竖子们极大的震撼。

    什么情况??仲父怎么也开始说自己听不懂的话了??

    刘长没有再动手揍刘安,回到皇宫之后,就若有所思的离开了。

    在刘长离开之后,几个人即刻围了上来,刘祥问道:“你们刚才说的是什么呀?”

    “就是墨家书籍里的几个篇章而已。”

    “仲父他怎么会知道呢???”

    “哦,那几篇都是关于辩论,数,力,光等方面的东西,因此阿父很感兴趣,其余的备篇,大概是当初学习兵法时所知道的吧。”

    刘安所说的那些篇章,是关于数学,力学,光学,哲学,逻辑学,光学等方面的东西,他的意思并不是要让墨家们聚集起来钻研政治主张,而是去钻研这些东西。刘安所爱好的东西很多,而且他所爱好的这些东西,他基本上都很擅长,历史上,围绕在他身边的贤人就有数千位,这些人是来自各个领域的能人,却都很敬佩刘安的才学。

    刘安带头著书,若非谋反,那他就不是淮南厉王,而是黄老学派的集大成者刘安子了,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日里,他的书都被称为《刘安子》,就跟《韩非子》是一个道理。

    后人对他有很多的猜想,甚至有传闻说他得道成为了神仙,连他家养的鸡和犬都当了神仙,成语典故鸡犬升天,说的就是他。

    当然,这个鸡犬升天,很可能是谋反失败后的物理意义上的鸡犬升(bu)天(liu)。

    每当刘安跟兄弟们讲述这些东西的时候,这群丈育总是羡慕的看着他。

    当然,他们也不全都是丈育,刘启的学问还不错,刘启虽然也不喜欢读书,可记忆力超群,很多很多年前的事情都记得很清楚,包括书里的内容,只要看上一眼就能记住,刘贤也还好,读过不少书,能应答的上来,而刘祥和刘卬嘛,还不如他们的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