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韩信能点头,他这个领袖的位置就是板上钉钉了…谁知道啊,太尉的态度并不是他所想的那样,居然会那么的愤怒。

    这次因为受审的人非常多,因此直接在廷尉院落内进行审问,而远处还有很多来旁听的,还有不少大臣来监督的,反正人是真的不少。

    正式开庭后,宣莫如说起了本次的案件,随后由晁错诉说自己的冤情和对方的罪行。

    官吏迅速记录着,然后就是提审萧奋,让萧奋对自己的言行做出解释,是要直接认罪还是要继续对峙?

    萧奋此刻是不太敢相信廷尉这群人了,宣莫如已经坑了他一次,他选择继续对峙,他将这次的行为归咎与学术辩论,认为这只是儒家和法家之间的学问之争,不涉及本人,他举例,当初浮丘伯曾写文训斥百家,这是同样的道理。

    这场判决,反正不会是轻易结束的,可能要持续很长的一段时日。

    廷尉官吏认为,学术争辩是被允许的,这是双方自愿,在不上诉庙堂的情况下进行的,当初浮丘伯辱骂百家的时候,若是百家里有个人上诉,那浮丘伯就要被传讯,如今晁错既然来上诉,那就不能视为学术争辩…况且,学术争辩所针对的是学问,甚至可以是私德,可萧奋是以罪行来陈述的,这就不能再当作是学术争辩…

    一个又一个儒生被拉上来,一次又一次的审问。

    这是韩信第一次来审问别人,过去都是别人来审问他。

    看着众人争辩,不断的翻阅律法,韩信甚至觉得这种感觉还不错…他渐渐也进入了角色,开始逐步掌握庭审之权,萧奋拿不出证据来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这让他越来越急,还有几个儒生已经直接认罪,廷尉的审问也是越来越苛刻,萧奋此刻却是什么都说不出来,很难进行反驳,看着已经有六十多人主动认罪,萧奋都有些坐不住了。

    他发现,在这种律法面前,他的辩论是无用的,他们不看辩论,不会看他说的多么动情,他们只是在意证据。

    庙堂的邸报当然在跟进这件事,在萧奋主动撤诉的那一刻,整个礼派的名声就轰然倒塌,这算是他们主动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晁错没有编造,他们是想要解救那些忤逆之人…天下人纷纷开始唾弃,连带着整个儒家都遭受了打击,在太学里的名声也是一落千丈,黄老再次坐稳

    了自己老大哥的位置,正在崛起中的儒家被一棍子打翻在地。

    这些儒家众人的心情都是越来越差,唯独韩信,他此刻的心情反而好了很多。

    他坐在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