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也逐渐充足了,路上随处都能看到各种装扮的士子,不只是儒家的,连农家和墨家都能看到,他们大声的商谈着什么从一旁路过,听他们的话语,似乎都是要上船去外地交流学问的。

    「庙堂的下一步,定然是要改三公之制!!!」刘长忽然听到这么一句,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侧过头去打量。

    就看到的路边摊位前,跪坐着几个年轻人,他们面前摆放着各类的吃的,旁若无人的谈论起了庙堂大事。

    刘长领着众人来到了那里,要了些吃的,就坐在了他们的一旁,偷偷听了起来。

    只见那坐在中间的年轻人摇晃着头,「你们不曾去过长安你们不知道长安的贤人到底有多可怕,我曾经前往长安,遇到了一个寻常老者,无论是辩论什么,都将我说的哑口无言,从那之后,我就明白,自己的学问在长安根本不算什么,就回来一直用心学习,学到了现在,也还是觉得学问颇有不足。」

    「安国……..庙堂要改地方之制,这一点我们都看的清楚,但是三公九卿乃是庙堂的根本,庙堂才完成地方改制不久,

    怎么会急着改庙堂呢?「

    「若不是为了改制,怎么会免农税呢?这就是为了让庙堂不为外物所纠缠,可以安心操办内部的改制之事,还有先前的几次考核,更是最好的证明,如此频繁的考核,这是在为重组的庙堂挑选合适的贤才……..况且,地方和庙堂是一体的,地方要改,庙堂当然也要改……..现在的庙堂制与地方制不对等,会出问题的。」

    那年轻人侃侃而谈,随即又长叹着说道:「不过,这也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我也不知道庙堂的贤人会如何决定……..反正,他们肯定看的比我们要清楚,或许我们根本就看不透。」

    他身边的好友都有些奇怪,「安国,你自从去了一趟长安后,就变了个人似的,总是这般轻视自己,小看地方才俊,我就不信了,长安的能人,当真有这么厉害??」

    韩安国仰起头来,回忆着自己在长安所遭受的重创。

    「你们是不会明白的。」

    「你觉得庙堂会如何改制啊?「

    忽然有人开口询问道。

    韩安国等人急忙转头,就看到了坐在身边的一行人,有老有少,共计四人,正满脸好奇的看着他们,韩安国看着那位高大威猛的人,看着他年纪比自己大,就起身行礼,其余几个年轻后生也行礼拜见。

    刘长笑着说道:「你这个年轻后生,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你觉得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