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
虽然有时如李丁山一样的领导干部不讨上级喜欢,但真正出现大事的时候,还是李丁山真实可靠,不虚伪,不造作,不推诿,勇往直前,眼中只有国计民生,没有个人恩怨和私利。
其实,孙习民何尝不知让一名常委副省长前去品都处理疫情更显得郑重?只不过疫情不比矿难,矿难事实确凿,去了之后,无非是追究责任的问题,最后谁的责任大小,划分一下就行了,工作很轻松,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但处理疫情就完全不同了,因为疫情的可控性不定,一去,就将疫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还好,是大功一件。万一去了之后,疫情继续蔓延,身为主管副省长,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了。
也就是说,处理矿难,是一件十拿九稳的轻松事情。处理疫情,政治风险极大。
不但政治风险极大,个人也面临着被传染的危险。
所以孙习民才对李丁山的主动请缨,十分感动。疫情发生后,省政府班子里,李丁山是第一个要求前往第一线的副省长,还是常委副省长。回想起以前李丁山和他之间的种种不快,以及在达才集团项目的落地之上,产生了几次矛盾,他此时完全认可了李丁山的为人。
夏想和李丁山,或许两人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夏想勇往直前而手腕高超,并且手法圆润,政治智慧高人一等,并且为了达到目的,也会施展各种手段。李丁山却是一往无前,不瞻前顾后,只一心为国为民,不问前程,不问后路。
从一腔热诚和一心为公之上,夏想和李丁山同样都让孙习民敬佩,发自内心地赞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孙习民还是更愿意和夏想为友,因为夏想圆润而识时务,可以走得长远。
李丁山也是遇到了他,至少他在心中还是正义和良知,否则,换了一个心思阴晦的省长,李丁山就是疫情事件万一处置不利之时的最佳黑锅人选。
况且,主动请缨去背黑锅,正是让所有推卸责任的上级领导求之不得的下属。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李丁山和夏想之间是师徒关系,而夏想作为被李丁山引进官场的徒弟,显然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孙习民感慨之余,又不免庆幸,幸好有李丁山和周于渊替他分忧——而李丁山和周于渊,都又是夏想的同盟——好让他腾出手来一心应付五朵金花事件,不能再让秦侃没完没了地挑衅和挑事了,不信秦侃在齐省多年,会清白如纸?
他要分出精力来对付秦侃,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虽然有时如李丁山一样的领导干部不讨上级喜欢,但真正出现大事的时候,还是李丁山真实可靠,不虚伪,不造作,不推诿,勇往直前,眼中只有国计民生,没有个人恩怨和私利。
其实,孙习民何尝不知让一名常委副省长前去品都处理疫情更显得郑重?只不过疫情不比矿难,矿难事实确凿,去了之后,无非是追究责任的问题,最后谁的责任大小,划分一下就行了,工作很轻松,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但处理疫情就完全不同了,因为疫情的可控性不定,一去,就将疫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还好,是大功一件。万一去了之后,疫情继续蔓延,身为主管副省长,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了。
也就是说,处理矿难,是一件十拿九稳的轻松事情。处理疫情,政治风险极大。
不但政治风险极大,个人也面临着被传染的危险。
所以孙习民才对李丁山的主动请缨,十分感动。疫情发生后,省政府班子里,李丁山是第一个要求前往第一线的副省长,还是常委副省长。回想起以前李丁山和他之间的种种不快,以及在达才集团项目的落地之上,产生了几次矛盾,他此时完全认可了李丁山的为人。
夏想和李丁山,或许两人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夏想勇往直前而手腕高超,并且手法圆润,政治智慧高人一等,并且为了达到目的,也会施展各种手段。李丁山却是一往无前,不瞻前顾后,只一心为国为民,不问前程,不问后路。
从一腔热诚和一心为公之上,夏想和李丁山同样都让孙习民敬佩,发自内心地赞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孙习民还是更愿意和夏想为友,因为夏想圆润而识时务,可以走得长远。
李丁山也是遇到了他,至少他在心中还是正义和良知,否则,换了一个心思阴晦的省长,李丁山就是疫情事件万一处置不利之时的最佳黑锅人选。
况且,主动请缨去背黑锅,正是让所有推卸责任的上级领导求之不得的下属。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李丁山和夏想之间是师徒关系,而夏想作为被李丁山引进官场的徒弟,显然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孙习民感慨之余,又不免庆幸,幸好有李丁山和周于渊替他分忧——而李丁山和周于渊,都又是夏想的同盟——好让他腾出手来一心应付五朵金花事件,不能再让秦侃没完没了地挑衅和挑事了,不信秦侃在齐省多年,会清白如纸?
他要分出精力来对付秦侃,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