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晋末长剑 >
    


    随后他解释了一番。

    经营太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就一个刘琨倒好办了,问题是有拓跋鲜卑的存在。

    一旦迁都晋阳,你要不要巩固都城北面的防线?

    雁门关外有拓跋鲜卑,代郡亦有拓跋鲜卑,即便可以通过修筑关塞,屯驻镇兵的方式守御,但国家的重心必然要转变。

    他担心如此一来,与拓跋鲜卑的纠缠永无止境,会大量牵扯朝廷的精力,无力南下。

    考虑到邵勋已在河南站稳脚跟,这不是什么好事。

    除非朝廷放弃南下的战略,甘心做一个割据并州、关中的地方政权,这对自视甚高的今上来说,恐怕很难做到。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刘曜倒觉得这样也不错。

    看邵勋那个样子,晋廷早晚要被他覆灭。

    一旦他做下这种事,天下方伯纷纷自立,互相攻伐,他处于四战之地,颇为不利。说不定还会与大汉议和,专心对付其他方向。

    这样一来,天底下可能会出现好些个国家啊。

    占据建邺的司马睿会不会称帝?

    关中的贾、梁等人会不会自立?

    凉州张轨父子呢?

    幽州王浚那个自大之人呢?

    粗粗一数,国家不少啊。

    这样的局面,对大汉其实是有利的。

    朝廷需要时间来得到北方士人的认可,让他们在绝望无奈之下,被迫投效朝廷。有他们加入,根基就稳了。

    到了那时候,可以尝试着将单于台和尚书台合并,不再胡汉分治,慢慢融合,不比现在这会强?

    如今别说胡汉融合了,事实上匈奴本部与“六夷”都没融合,全国分为六夷、匈奴、晋人三大部分,泾渭分明,颇为不美。

    先帝在时,手腕了得,勉强捏合住了各个部落、地盘。

    今上其实不算差,常年游历中原,精通玄学、儒学乃至音律、诗赋,还在故成都王颖帐下当过幕僚,领兵打仗,但比起先帝,手腕上总差了那么一些。

    至于河内王,刘曜只是叹气,不想多评价。

    “拓跋鲜卑屡次坏事,着实可恶。”听了刘曜的话,刘粲点了点头,然后把怒火转移到了拓跋鲜卑头上。

    “士光何必懊恼?”刘曜劝道:“拓跋猗卢拼着与王浚互相攻伐,也要强占代郡,可见其志矣。”

    “永明是说拓跋猗卢想往南发展,吞食并州、幽州乃至河南?”刘粲惊讶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