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

    金文王一听疑惑的问道:

    “应该不会吧?我们新罗一直都不曾违背大唐,奉他们为主,他们没有理由对我们出手。

    这些年在这里,我发现大唐人很注重颜面,做事都要先占一个理字。

    他们很怕在史书上留下骂名。”

    金文王这几年一直都在大唐学习,对于大唐人爱面子的事情很了解。

    总喜欢占据大义。

    当初攻打高句丽,也是因为高句丽不服管教,不听命令,才有了借口攻打。

    “这也只是女王的猜测,不管是不是真的,我们也不得不防。

    眼下大唐已经表明了态度,他们不想掺和进我们与百济的事情当中。

    我们就只能自行想办法。”

    金春秋摇头说道。他也不是傻子,今日在朝堂上他已经看出来了,大唐是不想帮他们。

    而且关中大旱让大唐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可是父亲,朝堂上赵国公说的对,纪王可不是善人。

    他恐怕不会心甘情愿的拿粮食出来帮我们。

    这些年我在长安城对纪王略有耳闻,纪王名声极其不好,那些文人墨客虽然对纪王的文采有些赞许,

    可提到纪王的人品,无人不唾弃。”金文王对金春秋讲述文人对李慎的评价。

    听到儿子的评价,金春秋笑了笑,教导道:

    “你要记住,看人不能全看表面,更加不能听信他人言论。

    你说的这些文人,他们见过纪王么?

    也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

    纪王能有今日成就,定然有过人之处,若是你能够与之交往,会成为我新罗的一大助力。

    在我看来,纪王不过是年少纨绔了一些,太过贪财了一些罢了。

    品性应该不坏,不然为何会被天下商贾那么推崇?”

    少年有成,狂妄一些才是正常,但人品应该不会有问题。

    金春秋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跟纪王交往,纪王财力雄厚,能够帮助他们新罗的地方很多。

    如今有实力帮助他们的,在大唐就只有纪王一人有这个实力。

    抱着这样的想法,金春秋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了纪王府。

    等了两刻钟的时间李慎才姗姗来迟。

    “哈哈,金使者来了,让你久等了。”李慎进来看到金春秋哈哈大笑,很是热情。

    就如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