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惩治贪官,澄清国内吏治后,雍正皇帝制定颁布了合理的廉政制度,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腐败现象。”
“这一廉政制度就是禁止上礼、火耗归公和发放养廉银。”
“其中禁止上礼就是禁止地方官员向上级官员上礼,一旦查出都会受到严厉惩罚。”
“这一制度的实行,避免了各地官员剥削百姓和贪赃枉法。”
“火耗归公就是各地政府向百姓征收的开支银两都统一交到上级省府,再由省府按一定合理的比例拨发下去。”
“如此一来地方官员即便多征也无法贪污,就不会再对百姓横征暴敛了,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各地百姓的赋税压力。”
“发放养廉银就是从火耗归公的银两种拨出一部分,按品级发放给各地官员,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避免他们贪污受贿。”
“例如一位地方县令就能收到四千两以上的养廉银,在清朝一两银子可以买150斤大米,这样的养廉银俸禄足以让他们一家衣食无忧。”
“而对于在京官员则发双倍俸禄和奖赏银,不被生活所困,且能生活安逸的各地官员们自然也就不会冒着危险贪污了。”
大明朝千千万万的官员听到大清官员的养廉银这么丰厚,一个个羡慕得两眼发红。
只有他们才深刻的明白,养廉银有多么的香。
他们虽说是官员,但每年的俸禄少得可怜,想要养活一家老少难上加难。
不是他们非要贪污受贿,而是被逼的没办法。
他们大明的官员要是也能有养廉银,哪里会有这么多的贪官污吏呢!
一个地方县令就能有四千两的养廉银,着实让他们羡慕。
“不过,雍正深知只有保障了农民的安定,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
“明朝张居正提出的一条鞭法对农民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一直没能实行下来,于是雍正决心完成它。”
“为了更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负担,改革赋役制度,雍正强力推行摊丁入亩的制度。”
“这从法律上取消了人头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推动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除此之外,雍正还完善了密折制度。”
“雍正的心思非常缜密,他需要了解全国各地每天的情况,才能较好地掌握住他的权力。”
“康熙时就有秘密奏折,是皇帝的心腹所写,内容包括风俗民情、官场隐私、地方治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