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大清的财、政、军三大权,实力不可小觑,是实际上的八大臣之首。”

    “第五位是穆荫,满洲正白旗人。”

    “咸丰驾崩前,穆荫任兵部尚书,领班军机大臣。”

    “与前四位拼爹和拼老婆的大臣不一样,穆荫出身一般是通过考试上位的。”

    “他因为能力出众,一直深得咸丰器重,是当时资格最老的军机大臣。”

    “第六位是匡源,汉臣,时任礼部侍郎、军机大臣。”

    “匡源这个人自幼被称为神童,出仕为官后以清廉勤勉自律而享誉官场,但是他的节操一般。”

    “英法联军攻陷天津时,众大臣主张咸丰离京到承德躲避。”

    “只有匡源据理力争,主张坚守北京,誓与联军死战到底。”

    “然而在见识了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后,匡源被吓破了胆,哭着求着让咸丰帝带他去承德,一时之间沦为笑柄。”

    “第七位是杜翰,汉臣,时任工部侍郎、军机大臣。”

    “杜翰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是为咸丰夺嫡立下汗马功劳的帝师杜受田。”

    “仗着自己爹与咸丰的关系,他也深受咸丰信任。”

    “最后是焦佑瀛,汉臣,时任太朴寺卿、军机大臣。”

    “相比于前几位大臣,焦佑瀛有练兵方面的经验,他曾主持天津一带的团练武装。”

    “八里桥之战后,因清朝的北方正规军遭到毁灭性打击,朝廷急需善于练兵的大臣,于是焦佑瀛也得到了咸丰的格外器重。”

    雍正:糊涂,到底是怎么安排顾命八大臣的人选的,简直是漏洞百出。

    他本就对咸丰不抱有任何期待,可如今看到咸丰临终前安排的八大臣人选,他还是被咸丰的愚蠢给气笑了。

    安排顾命大臣最重要的,就是这些顾命大臣要能代表各方的利益诉求。

    唯有如此,才能让其他臣子心服口服,使得朝堂的政局稳定,不至于出现什么动荡。

    而咸丰是怎么做的,连平衡各方利益代表的人选都做不到。

    顾命八大臣全都是文官,居然没有一个能代表军队利益的大臣,这是咸丰安排顾命大臣最愚蠢的地方。

    尤其是在大清晚期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获得军队的支持就更显得重要了。

    可偏偏咸丰安排的顾命八大臣排除了代表军队利益的大臣,这让那些手握兵权的大臣如何肯善摆甘休?

    尤其是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