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都感觉南边、北边的势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不顾外部的威胁,只顾着陷入内斗。
北边势力还没有彻底剿灭,南方的两个国民政府就开始内斗,多多少少都有些愚蠢。
而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开始剑拔弩张,北方的势力不想着联合对付北伐军,反而陷入相互征伐,也同样显得很愚蠢。
“开战之后,由于事发突然,奉军猝不及防,阎锡山取得开门红。”
“可是由于晋绥军平时的训练以防守为主,不重视进攻。”
“当奉军收缩战线,凭险固守后。”
“晋绥军屡攻不下,战士顿时陷入僵持。”
“见阎锡山的三板斧使完了,张作霖随即调集20万大军沿京绥、京汉铁路反扑。”
“晋绥军在这两个方向的兵力只有七万左右,兵力如此悬殊,结果可想而知。”
“至10月14日,除了傅作义还坚守在涿州外,其余晋绥军全部被赶回了山西。”
“阎锡山并非轻举妄动之人,如果事先没有周全部署,他绝不会冒险。”
“在阎锡山看来,只要自己这边动手,一旁的冯玉祥、南方的李宗仁、唐生智便会派出千军万马来支援。”
“但不想,冯玉祥派出的三路大军被张宗昌缠住了,在陇海铁路沿线陷入苦战。”
“而李宗仁、唐生智则更不靠谱,居然打起了内战。”
“9月中旬,对桂系愤愤不平的汪精卫宣布下野,前往广州找张发奎另组中央。”
“汪精卫离开武汉后,桂系给唐生智安排了一个高官职位。”
“这明显是在侮辱人,唐生智表示不接受任命。”
阎锡山:一个可靠的盟友都没有,害得我不得不龟缩回山西。
之前得罪了张作霖,他想着先下手为强,趁着敌人没有反应过来,一举消灭张作霖。
为了对付张作霖,他部署了周密的安排,却不想出了差错,从而导致功亏一篑,还让他折损了不少兵力。
每每想起这一点,他就气得牙痒痒,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按照他的预想,他自己一方对付张作霖是不可能的,唯有联手才能消灭张作霖。
他的晋绥军,冯玉祥的大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李宗仁,武汉国民政府的唐生智。
四方势力共同夹击之下,张作霖唯有一败涂地的下场。
他想得倒是非常美好,可南方的两个国
北边势力还没有彻底剿灭,南方的两个国民政府就开始内斗,多多少少都有些愚蠢。
而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开始剑拔弩张,北方的势力不想着联合对付北伐军,反而陷入相互征伐,也同样显得很愚蠢。
“开战之后,由于事发突然,奉军猝不及防,阎锡山取得开门红。”
“可是由于晋绥军平时的训练以防守为主,不重视进攻。”
“当奉军收缩战线,凭险固守后。”
“晋绥军屡攻不下,战士顿时陷入僵持。”
“见阎锡山的三板斧使完了,张作霖随即调集20万大军沿京绥、京汉铁路反扑。”
“晋绥军在这两个方向的兵力只有七万左右,兵力如此悬殊,结果可想而知。”
“至10月14日,除了傅作义还坚守在涿州外,其余晋绥军全部被赶回了山西。”
“阎锡山并非轻举妄动之人,如果事先没有周全部署,他绝不会冒险。”
“在阎锡山看来,只要自己这边动手,一旁的冯玉祥、南方的李宗仁、唐生智便会派出千军万马来支援。”
“但不想,冯玉祥派出的三路大军被张宗昌缠住了,在陇海铁路沿线陷入苦战。”
“而李宗仁、唐生智则更不靠谱,居然打起了内战。”
“9月中旬,对桂系愤愤不平的汪精卫宣布下野,前往广州找张发奎另组中央。”
“汪精卫离开武汉后,桂系给唐生智安排了一个高官职位。”
“这明显是在侮辱人,唐生智表示不接受任命。”
阎锡山:一个可靠的盟友都没有,害得我不得不龟缩回山西。
之前得罪了张作霖,他想着先下手为强,趁着敌人没有反应过来,一举消灭张作霖。
为了对付张作霖,他部署了周密的安排,却不想出了差错,从而导致功亏一篑,还让他折损了不少兵力。
每每想起这一点,他就气得牙痒痒,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按照他的预想,他自己一方对付张作霖是不可能的,唯有联手才能消灭张作霖。
他的晋绥军,冯玉祥的大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李宗仁,武汉国民政府的唐生智。
四方势力共同夹击之下,张作霖唯有一败涂地的下场。
他想得倒是非常美好,可南方的两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