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亲自劝说孙权,他指出如若任由曹操占据荆州,孙权也难以自保,为此孙权应与刘备结盟共御曹操。”

    “孙权认同诸葛亮的分析,派遣周瑜等人率领三万水军与诸葛亮回去支援刘备。”

    “后刘孙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在我们后世可谓是家喻户晓。”

    “之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管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并从这三郡征收赋税为刘备充当军资。”

    孙中山:诸葛亮确实是我国封建时代一位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一个封建制时代的政治家,生前死后竟然得到各族人民如此热忱的颂扬和怀念,在我国封建制时代实在是少有的。

    他纵观诸葛亮一生的言行,功绩,处处体现着诸葛亮的优秀品德。

    这些优秀品德,可以归结为修身养德、尽忠为国、虚心纳谏、廉洁奉公、严明法纪、一身正气的典范精神。

    当然了,诸葛亮最让他看中的一点,就是诸葛亮为实现国家统一、国富民安的远大理想,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这些精神实际上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它将永远昭示后来者,就比如深受影响的他自己。

    三国混战,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实现天下大一统,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也一直激励着他。

    为了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为了实现整个中华的统一,他也必将为了革命事业而努力奋斗。

    “刘备和诸葛亮相遇的两种说法不管哪一个是真的,但两人谈论的《隆中对》却广为流传,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后世学生的必背篇目。”

    “刘备和诸葛亮在隆中相见后,刘备向诸葛亮询问计策。”

    “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帝之命,皇上失去大权。”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伸张大义重振天下。”

    “但自己的智慧谋略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

    “不过我志向仍未熄灭,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面对刘备的提问,诸葛亮向刘备陈述了三分天下的计谋。”

    “自董卓擅政以来,各地豪杰并起,占据多个州郡的数不胜数。”

    “当初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

    “然而,曹操最终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

    “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