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通过隆中对,他切实感受到了诸葛先生的才华横溢。
而他所寻找的正是这样的谋士,以诸葛先生的聪明才智助他匡扶汉室大有希望。
尤其是历史轨迹已经改变,天下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州牧刘璋派遣法正去请刘备帮忙攻打占据汉中的张鲁,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
“214年,诸葛亮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带领张飞、赵云沿着长江向西攻去,攻克了巴东、巴西、德阳等地,后来与刘备在成都附近汇合。”
“诸葛亮又协助刘备占领益州,并驻守在成都此时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
“刘备外出时,常留下诸葛亮镇守成都。”
“因刘璋软弱宽和,蜀地民风涣散,所以诸葛亮刚入蜀地就实行严法以正风气。”
“时任广都长蒋琬经常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刘备要处罚他,被诸葛亮以蒋琬是安定社稷的能臣为由加以劝阻。”
“221年,刘备登基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
“222年,刘备要进攻东吴政权,诸葛亮没有劝住。”
“223年,刘备病重,在白帝城召见诸葛亮托付后事,说如果刘禅难以扶持,诸葛亮可自己取而代之。”
“223年5月,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并兼任益州牧。”
“蜀汉政权大小事务皆由诸葛亮决断,主簿杨颙劝谏诸葛亮不应该大小事务都亲自处理。”
“诸葛亮十分感谢杨颙的提醒,杨颙去世后,诸葛亮哭了三天。”
“同年,南中几个郡县都叛乱了,诸葛亮以刚刚经历先帝大葬为由没有发兵平叛。”
“诸葛亮还派遣使者去往东吴政权缔结姻亲,增进蜀吴友好关系。”
李隆基:依朕看,刘备白帝城托孤,直言刘禅不才,诸葛亮可却而代之,并不是在收买人心,而是确有此意。
刘备临终前准许诸葛亮可以将刘禅取而代之,诸葛亮自己来做蜀汉的皇帝。
很多人会认为刘备是在收买人心,好让诸葛亮备受托孤之恩,将来倾尽全力辅佐刘禅。
但他却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刘备的确有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是国家的存续,远比谁做皇帝更加重要。
夷陵之战的失败,导致刘备的出征队伍几乎全军覆没,许多文臣武
而他所寻找的正是这样的谋士,以诸葛先生的聪明才智助他匡扶汉室大有希望。
尤其是历史轨迹已经改变,天下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州牧刘璋派遣法正去请刘备帮忙攻打占据汉中的张鲁,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
“214年,诸葛亮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带领张飞、赵云沿着长江向西攻去,攻克了巴东、巴西、德阳等地,后来与刘备在成都附近汇合。”
“诸葛亮又协助刘备占领益州,并驻守在成都此时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
“刘备外出时,常留下诸葛亮镇守成都。”
“因刘璋软弱宽和,蜀地民风涣散,所以诸葛亮刚入蜀地就实行严法以正风气。”
“时任广都长蒋琬经常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刘备要处罚他,被诸葛亮以蒋琬是安定社稷的能臣为由加以劝阻。”
“221年,刘备登基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
“222年,刘备要进攻东吴政权,诸葛亮没有劝住。”
“223年,刘备病重,在白帝城召见诸葛亮托付后事,说如果刘禅难以扶持,诸葛亮可自己取而代之。”
“223年5月,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并兼任益州牧。”
“蜀汉政权大小事务皆由诸葛亮决断,主簿杨颙劝谏诸葛亮不应该大小事务都亲自处理。”
“诸葛亮十分感谢杨颙的提醒,杨颙去世后,诸葛亮哭了三天。”
“同年,南中几个郡县都叛乱了,诸葛亮以刚刚经历先帝大葬为由没有发兵平叛。”
“诸葛亮还派遣使者去往东吴政权缔结姻亲,增进蜀吴友好关系。”
李隆基:依朕看,刘备白帝城托孤,直言刘禅不才,诸葛亮可却而代之,并不是在收买人心,而是确有此意。
刘备临终前准许诸葛亮可以将刘禅取而代之,诸葛亮自己来做蜀汉的皇帝。
很多人会认为刘备是在收买人心,好让诸葛亮备受托孤之恩,将来倾尽全力辅佐刘禅。
但他却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刘备的确有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是国家的存续,远比谁做皇帝更加重要。
夷陵之战的失败,导致刘备的出征队伍几乎全军覆没,许多文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