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了。

    周瑜虽然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但是却没有什么名气。

    可此时孙策在江淮很有名气,于是周瑜就主动去见孙策了。

    周瑜和孙策两人见面后,犹如亲人。

    孙策虽然名气大,但是居无定所,于是周瑜将自己家的房子让给孙策及其家人居住。

    也正因如此,两人结交为朋友,这为周瑜投奔孙策打下了友谊的基础。

    第二个原因,就是孙策邀请周瑜一起去江东。

    那时周瑜正在寻找出路,有了事业发展的方向,于是就立即去投奔了孙策。

    不过周瑜和孙策虽然成为朋友,但是他们的前途当时并不明朗。

    孙策在接任他父亲位置后,决定去江东发展。

    可是孙策此时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扩充他的势力,因此他想到了周瑜。

    而周瑜也在此时考虑去哪发展,受到孙策的邀请后,当然就同意了。

    周瑜能够投奔孙策,说明了孙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也证明了周瑜是一个有眼力的人,这也证实了英雄惜英雄这句话。

    周瑜怀揣抱负,自然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孙策。

    这让他明白,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志同道合才能互相扶持。

    “周瑜回到丹杨不久,袁术不愿孙策势力发展过大,就派遣其弟袁胤取代了周尚担任丹杨太守。”

    “见此情形,周瑜只好跟随叔父一起来到安徽寿县。”

    “公元198年,袁术赏识周瑜的才干,想任命他为手下将领。”

    “此时周瑜已在袁术帐下三年,对袁术的眼光和性格非常了解,认为他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

    “于是请求去离长江不远的安徽桐城南做县长,以寻找机会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担任县长的时候,周瑜结识了安徽定远的豪族鲁肃。”

    “当时周瑜带兵拜访鲁肃借粮,鲁肃家有两谷仓米,各三千斛,便当即指了一谷仓相送。”

    “周瑜因此认为鲁肃非同常人,于是与鲁肃结交,两人发展出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袁术想任命鲁肃为东城长,鲁肃也认为袁术不能成事。”

    “于是放弃了官职,携带家属及豪侠一百多人,来到居巢,与周瑜结伴东渡。”

    雍正:纵观周瑜的一生,完美一词堪称是他的主旋律,可惜慢慢被抹黑成了负面形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