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壹滥用权柄,陆逊与太常潘濬对此感到忧虑,后吕壹被孙权诛杀。”

    “之后谢渊等人上奏陈述当前应办事宜,打算改变一些政治措施为国家牟利。”

    “孙权将此事下交陆逊审定,陆逊建议措施要保障人民的利益。”

    “公元239年,吴国太常潘濬病逝。”

    “孙权任命镇南将军吕岱代替潘濬任职,陆逊和他共领荆州文书,二人共事融洽为当事人称赞。”

    “公元244年,陆逊接替顾雍担任丞相,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仍然保留,之后孙权下诏勉励陆逊。”

    “陆逊担任丞相期间,全琮报知陆逊太子与鲁王两官并立、朝廷内外的官员大多派遣子弟担任侍臣的情况。”

    “陆逊认为这些子弟不能私自任命为官,放任下去必然会彼此结成帮派。”

    “全琮的儿子全寄依附鲁王并与鲁王轻率结交,于是陆逊致信全琮并警告其预防祸患。”

    “但全琮不仅不接受陆逊规劝,反而与陆逊结下怨隙。”

    “之后太子孙和的位置不稳,陆逊多次上书劝谏孙权保障太子皇位正统继承人的身份。”

    “甚至请求前至京城亲自劝谏孙权以纠正得失,但孙权并不听从陆逊的意见。”

    “而将亲附太子的顾谭、顾承、姚信等流放外地,将多次与陆逊有书往来而获罪的太子太傅吾粲下狱致死。”

    “孙权多次派遣宫中使者前往责备陆逊,陆逊最终于公元245年悲愤痛恨而死。”

    “陆逊时年六十三岁,死时家无余财。”

    “陆逊的长子陆延早年天折,次子陆抗继承了他的爵位,担任建武校尉。”

    罗贯中:陆逊聪明一世,但却糊涂一时,本应保持中立的他却卷入二宫之争。

    虽然江东士族融入了孙吴政权,可是二者之间的隔阂并没有消除,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存在强烈分歧。

    政治上,陆逊为代表的儒学世家出身,向来推崇德政,主张轻徭薄赋、缓刑轻罚。

    可是孙权对此嗤之以鼻,对陆逊轻徭薄赋的提议从不采纳。

    军事上,作为三分天下的帝王之一,孙权并不满足于割据一方,而是希望问鼎天下。

    可惜陆逊志不在此,只想守住江东这一亩三分地。

    孙权对此很不满,批评陆逊没有雄心壮志。

    陆逊和孙权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矛盾,使得陆逊对现今皇帝的不满便转嫁为对下一任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