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开始乘虚占领了彭城,后又被项羽回师打败。”

    “刘邦无奈之下,只好询问大家破解之法,还是张良出了一个下邑之谋。”

    “于是刘邦派遣萧何去劝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了其他人去联合彭越。”

    “等到魏王反叛抗汉时,刘邦又派了韩信前去征讨,平定了燕、代、齐、赵等国的大片地区。”

    “刘邦最终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就是靠着这三个人的力量。”

    李世民:事实证明了张良下邑之谋的深谋远虑,最后兵围垓下打败项羽,主要依靠的正是这三支军事力量。

    刘邦被项羽打败后,狼狈逃至下邑,惊魂未定,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那时的刘邦已经穷途末路,甚至说出了关东地区不要了,谁能立功破楚,就把关东平分给他。

    在兵败危亡之际,又是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

    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羽有了隔阂。

    彭城之战,项羽令其相助,他却按兵不动。

    项羽对他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

    彭越因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受封,早对项羽怀有不满。

    而且田荣反楚时曾联络彭越造反,为此项羽曾攻伐他,结果未成。

    另外,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

    如果能用好这三个人,那么必然可以打败项羽,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

    刘邦听完后认为这确是一个以弱制强的妙计,于是派舌辩名臣隋何前往九江,策反九江王英布。

    接着又遣使联络彭越的同时,再委派韩信率兵北击燕赵等地,发展壮大汉军力量,迂回包抄楚军。

    下邑之谋虽然不是全面的战略计划,但它构成了刘邦关于楚汉战场计划的重要内容。

    正是在张良的谋划下,一个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终于形成,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

    “刘邦极为烦恼,与郦食其商议应该如何削弱楚方的势力。”

    “郦食其表示应分封六国后裔,刘邦认为合适便请郦食其做相应准备。”

    “此时刘邦看到从外面回来谒见的张良,于是询问张良关于分封六国的看法。”

    “在张良的警醒下,刘邦大骂郦食其,紧接着下令赶快销毁那些印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