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喊自己有个字不会写,又让朱元璋不得不放过他,最终保住了一命。
朱元璋晚年时期疑心病越来越重,杀身之祸也降临到了刘伯温身上。
刘伯温聪明过人,不仅朱元璋怕他功高盖主,朝中其他大臣也忌惮他。
宰相胡惟庸,就是那个最忌恨刘伯温的人。
因为朱元璋曾问过刘伯温宰相人选的事情,刘伯温第一个说胡惟庸不合适。
于是在胡惟庸整日的煽风点火下,朱元璋把刘伯温叫去兴师问罪。
不巧的是,朱元璋在气头上,而刘伯温还迟到了。
当时的情况是胡惟庸找人诬陷刘伯温,在家赋闲期间到处屯田,大兴巫术意图谋反,搞得朱元璋只想杀之而后快。
当刘伯温来到朱元璋跟前时,朱元璋询问这些日子都在家干什么。
刘伯温不慌不忙地回答,他在家琢磨一个字。
这不按常理出牌的答案,扰乱了朱元璋的思维,顺着刘伯温的话,询问琢磨的是什么字。
刘伯温告知是一个赦字,朱元璋只觉得好笑。
这么有学问的人,竟然会不知道赦字怎么写,便提起笔在纸上写了个赦字。
刘伯温见状赶紧跪下磕头,高呼谢皇上恩典。
朱元璋这下才反应过来,原来刘伯温是在给他下套。
但君无戏言,何况白底黑字,朱元璋不能不认。
于是刘伯温捡回一命,赶紧跑回老家,从此再不过问政事。
相比于大明其他开国功臣被诛杀的下场,刘伯温的结局无疑于算是最好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任命刘伯温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封爵为诚意伯,俸禄为二百四十石。”
“次年,刘伯温被准许告老还乡。”
“刘伯温性情刚直,嫉恶如仇,与许多人不和。”
“刘伯温回到山林隐居,只能独自喝酒下棋,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勋。”
“洪武八年正月下旬,刘伯温感染了风寒。”
“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
“御医开了药方,刘伯温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朱元璋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
“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
朱元璋晚年时期疑心病越来越重,杀身之祸也降临到了刘伯温身上。
刘伯温聪明过人,不仅朱元璋怕他功高盖主,朝中其他大臣也忌惮他。
宰相胡惟庸,就是那个最忌恨刘伯温的人。
因为朱元璋曾问过刘伯温宰相人选的事情,刘伯温第一个说胡惟庸不合适。
于是在胡惟庸整日的煽风点火下,朱元璋把刘伯温叫去兴师问罪。
不巧的是,朱元璋在气头上,而刘伯温还迟到了。
当时的情况是胡惟庸找人诬陷刘伯温,在家赋闲期间到处屯田,大兴巫术意图谋反,搞得朱元璋只想杀之而后快。
当刘伯温来到朱元璋跟前时,朱元璋询问这些日子都在家干什么。
刘伯温不慌不忙地回答,他在家琢磨一个字。
这不按常理出牌的答案,扰乱了朱元璋的思维,顺着刘伯温的话,询问琢磨的是什么字。
刘伯温告知是一个赦字,朱元璋只觉得好笑。
这么有学问的人,竟然会不知道赦字怎么写,便提起笔在纸上写了个赦字。
刘伯温见状赶紧跪下磕头,高呼谢皇上恩典。
朱元璋这下才反应过来,原来刘伯温是在给他下套。
但君无戏言,何况白底黑字,朱元璋不能不认。
于是刘伯温捡回一命,赶紧跑回老家,从此再不过问政事。
相比于大明其他开国功臣被诛杀的下场,刘伯温的结局无疑于算是最好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任命刘伯温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封爵为诚意伯,俸禄为二百四十石。”
“次年,刘伯温被准许告老还乡。”
“刘伯温性情刚直,嫉恶如仇,与许多人不和。”
“刘伯温回到山林隐居,只能独自喝酒下棋,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勋。”
“洪武八年正月下旬,刘伯温感染了风寒。”
“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
“御医开了药方,刘伯温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朱元璋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
“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