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独到成就。

    在四十岁时制成浑天仪,以观察天体运行。

    其后十五年,又制成候风地动仪,以测候地震。

    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张衡是历史上那种非常罕见的集人文与科技为一体的综合大家。

    “公元89年到105年这段时间,因为天下太平没有打仗,所以整个朝廷从上到下都过得非常奢侈。”

    “张衡就看不惯了,他把班固写的《两都赋》翻出来摆在书桌上,开始模仿起来。”

    “张衡苦思冥想了十年,终于完成了《二京赋》。”

    “《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有多繁华多奢侈,把那些官僚贵族的生活拿出来讽刺了一番。”

    “张衡十年构思的这《二京赋》,被后人看作是赋中的精品,比班固的赋更宏大,更细致,更有特色。”

    “公元100年,张衡22岁。”

    “南阳太守鲍德请张衡去做他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张衡一干就是八年。”

    “公元108年,鲍德被调到京城上班去了,30岁的张衡就干脆辞职回老家了。”

    “张衡在年轻的时候算是一个愤青,比较出淤泥而不染。”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衡也得向现实低头,找点生计赚些钱。”

    “公元111年,张衡因为太有文化在京师名声很大,当时主政的邓太后就召张衡进京。”

    “张衡就在41岁的时候,有了一份在京城的工作。”

    “在随后的几年里,张衡的研究从经学、文学转向了哲学、天文、历算。”

    苏轼:张衡所作《二京赋》,在颂扬汉朝国势隆盛社会繁荣的同时,也指责官僚豪绅们的昏庸腐朽,黎民百姓的痛苦和仇恨。

    同为文学大家,他对张衡所作的《二京赋》推崇备至。

    所谓二京,指的是汉朝的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

    由于其文章结构严谨精密,他认为《二京赋》是汉赋中的精品之一。

    《二京赋》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创作的一篇描绘东西两京的赋文,分为《西京赋》和《东京赋》上下两篇。

    上篇《西京赋》极尽夸张地描绘了西汉京师长安的繁华富丽、奢靡景象,展现了人们贪图享乐的生活态度,透露出张衡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批判。

    《西京赋》里写城市工商业发达的情况一段,列举了许多具体现象和实际的例子。

    描写了长安商市的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