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不搞文化输出。”

    “人民之间都能够保持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都可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而治理一个国家和个人处世之道,也是一个道理。”

    “老子主张要尽量减少扰民,以此来使天下达到安定。”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国家一旦把利益看淡了,不与民争利。”

    “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国家也就会因此而长治久安。”

    “但是小国寡民,其实也是老子提出的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对于孩子,父母望子成龙,把压力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出现极端的新闻屡屡见不止。”

    “对于年轻人,工作结婚身处压力中心却得不到理解,抑郁无助也越来越多。”

    “顺其自然的选择自己的生活,这其实就是一种无为的态度。”

    “所以说,老子不是让大家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努力。”

    朱元璋:《道德经》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读《道德经》,可以仰观宇宙变化,俯察世事浮沉。

    他曾经花费大量时间潜心揣摩《道德经》,终于大彻大悟。

    自此以后,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到达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在他看来,《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道德经》有着无穷的魅力,能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隔阂。

    《道德经》全文虽只有五千多字,却指明了天地万物的运行发展规律。

    它告诉世人行事为人所应遵循的法则,指导世人应该如何去面对世界、周围以及自己。

    大至天地,小至尘泥,到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尽收眼底。

    《道德经》蕴含的道理非常之广,他对其中的内容大为感兴趣。

    《道德经》有谈到天地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认为这世上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世界上最确定的本质就是绝对的不确定。

    宇宙间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演化,它是最强大的力量,它驱动一切。

    《道德经》谈到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虽然老子的认知是高维世界的,但老子的姿态是极为谦卑的。

    老子认为,人最好的姿态像水一样。

    水的特征是柔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