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欢喜,时而愤怒,时而悲哀,时而快乐。

    有时多虑,有时感叹,有时后悔,有时恐惧,有时放纵,有时张狂,有时作态,就像音乐从空虚中发出来。

    仔细想一想,世人也是如此,总是莫名其妙地生气、哀怨、悲伤、愤怒,却无可遏制。

    从这个层面来理解,世人就无法不进入形而上学理解了。

    当世人用形而上学来理解,就知道世人真的很渺小,连自己的情绪都把控不了。

    这是《齐物论》的第一个层次,庄子在此让世人知道了认知局限,世人所发生的争议,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在不同而已。

    “逍遥游的境界是什么?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开篇,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内涵所在。”

    “读懂逍遥游,那么庄子全篇皆通。”

    “可以说,逍遥游既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终极追求。”

    “有人说庄子是避世之学,但是庄子用逍遥二字诠释了人生的真理。”

    “悟透逍遥,那就是回归了自我。”

    “进可出将入相,退可归隐山林。”

    “逍遥,是庄子所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

    “人就不会有烦恼,才能真正快乐,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也就是虚己以游世。”

    “庄子借至人、神人和圣人的境界,其实指出了束缚人的三条绳索。”

    “一是自我认知,如追求以自我为中心。”

    “二是功利价值,如追求功绩成就、财富利益。”

    “三是声名地位,如追求社会地位、个人影响。”

    “这三条绳索是我们心灵不自由,也是带给我们焦虑烦恼的根源。”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科学家,而不是一名厨师。”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所谓有用给绑住了。”

    “有用就是务实,务实就是功利。”

    “仿佛我们出生就是应该去达成别人口中的所谓有用,但这是没有创造性的短视。”

    “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因为一切有用都是从无用中来的,没有无用,则无有用。”

    “不论是什么人还是什么事或物件,无用和有用都是并存的,没有绝对的无用,也没有绝对的有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