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一心想为女儿找一个如意郎君,就在彩楼招婿。”

    “女儿抛彩球选中吕蒙正,但父亲嫌弃吕蒙正一贫如洗。”

    “于是叫女儿不要和吕蒙正成亲,女儿不肯,愿意跟吕蒙正吃苦。”

    “刘懋无可奈何,只好答应。”

    “为了激励吕蒙正发愤上进,便将吕蒙正夫妇逐出相府,到破窑安身。”

    “吕蒙正夫妇在破窑里受尽饥寒和屈辱,后来吕蒙正在妻子鼓励下进京赶考。”

    “王实甫中了状元,衣锦荣归,夫妇团聚,翁婿和好。”

    “王实甫所写的杂剧中,最著名的便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西厢记》。”

    “《西厢记》不仅是王实甫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吴承恩:《西厢记》中的爱情故事,是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被丰富和修改。

    《西厢记》从表面上看,只是单纯的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

    实际上两人的爱情故事历经几代三次修改,从主题到人物性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西厢记》描写的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元禛的传奇《莺莺传》。

    传中的对莺莺的描写极有情致,但她性格软弱服从命运。

    相对的,张生也是个用情不专的负心人。

    最终,作品以莺莺不明不白被抛弃为结局。

    元禛的《莺莺传》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被丰富和修改。

    到了金代便产生了《董西厢》,作者是董解元。

    《董西厢》不但把三千字的《莺莺传》扩充为五万多字的说唱文学作品,而且从根本改变了原作的主题。

    在《董西厢》中,张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青年,莺莺也敢于违抗母命。

    他们不再屈从命运,而是为了爱情斗争到底,直到两人终成眷属。

    在《董西厢》中,反礼教的思想意义鲜明,情节曲折。

    但《董西厢》美中不足的是人物形象不够完整,情节发展缓慢,而且不集中。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

    王实甫的《西厢记》删改了《董西厢》中一些不合情理的情节,堵塞了其中的漏洞。

    并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提高。

    使得《西厢记》情节更集中,人物性格的发展更为合理,从而大大突出了作品中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