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依然不愿意到郭圣通那里去,依然天天往阴丽华的后宫跑。
这让郭圣通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她发现这个皇后之位,随时随地都可能没了。
她儿子的太子之位,也可能随时随地都没了。
对于郭圣通来说,唯一能够救她的,就是手上有点实权。
只有手上有点实权,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然而郭圣通这样做,一下就让刘秀找到了废除她的理由。
所以理直气壮地把郭圣通的皇后之位给拿掉,把阴丽华扶起来。
同时把郭圣通的儿子给废掉,把阴丽华的儿子扶起来当太子。
刘秀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为阴丽华顺理成章当上皇后扫清一切障碍,尤其是舆论场的障碍。
总之,郭圣通再一次成为了政治工具。
先前,她已经两次成为政治工具了,这是第三次。
而这第三次,竟然是刘秀和阴丽华通过秀恩爱的方式完成的。
郭圣通最后去当王太后的时候,她才知道真正的灰暗时刻来了。
“阴丽华另一个兄弟时任黄门侍郎,每次刘秀出门他都拿一个小盖伞为他遮风挡雨,刘秀要升他当侍中。”
“不料被他坚决辞让,说一家人受爵赏,会令天下人失望。”
“这是阴丽华的熏陶,有其姐必有其弟。”
“对郭圣通,阴丽华也十分宽厚。”
“古代废后结局大多很惨,要么被打入冷宫,生不如死。”
“要么被赐自尽,香消玉殒。”
“但废后郭圣通,却是史上最大的例外。”
“阴丽华向刘秀建议,刘疆依然是太子,还要封赏郭圣通家族,封郭圣通为中山王太后。”
“因此郭圣通是史上唯一没被打入冷宫的皇后,反而因此得到尊崇。”
“娘家人也被大封,儿子也还是太子,这完全是皇太后的待遇。”
“没想到,阴丽华与刘秀的百般安抚,反倒让刘疆内心不安。”
“母亲被废后,他就终日活在忧郁中,后来在他人的劝说下决定让出太子位给阴丽华的长子刘庄。”
“刘秀与阴丽华认为大人的纠葛不应该连累到孩子,因此就没有同意。”
“后来,刘疆多次提到自己想做藩王的心愿。”
“刘秀与阴丽华见事已至此,只得同意刘疆,封他为东海王。”
“其实,这是刘疆的聪明
这让郭圣通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她发现这个皇后之位,随时随地都可能没了。
她儿子的太子之位,也可能随时随地都没了。
对于郭圣通来说,唯一能够救她的,就是手上有点实权。
只有手上有点实权,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然而郭圣通这样做,一下就让刘秀找到了废除她的理由。
所以理直气壮地把郭圣通的皇后之位给拿掉,把阴丽华扶起来。
同时把郭圣通的儿子给废掉,把阴丽华的儿子扶起来当太子。
刘秀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为阴丽华顺理成章当上皇后扫清一切障碍,尤其是舆论场的障碍。
总之,郭圣通再一次成为了政治工具。
先前,她已经两次成为政治工具了,这是第三次。
而这第三次,竟然是刘秀和阴丽华通过秀恩爱的方式完成的。
郭圣通最后去当王太后的时候,她才知道真正的灰暗时刻来了。
“阴丽华另一个兄弟时任黄门侍郎,每次刘秀出门他都拿一个小盖伞为他遮风挡雨,刘秀要升他当侍中。”
“不料被他坚决辞让,说一家人受爵赏,会令天下人失望。”
“这是阴丽华的熏陶,有其姐必有其弟。”
“对郭圣通,阴丽华也十分宽厚。”
“古代废后结局大多很惨,要么被打入冷宫,生不如死。”
“要么被赐自尽,香消玉殒。”
“但废后郭圣通,却是史上最大的例外。”
“阴丽华向刘秀建议,刘疆依然是太子,还要封赏郭圣通家族,封郭圣通为中山王太后。”
“因此郭圣通是史上唯一没被打入冷宫的皇后,反而因此得到尊崇。”
“娘家人也被大封,儿子也还是太子,这完全是皇太后的待遇。”
“没想到,阴丽华与刘秀的百般安抚,反倒让刘疆内心不安。”
“母亲被废后,他就终日活在忧郁中,后来在他人的劝说下决定让出太子位给阴丽华的长子刘庄。”
“刘秀与阴丽华认为大人的纠葛不应该连累到孩子,因此就没有同意。”
“后来,刘疆多次提到自己想做藩王的心愿。”
“刘秀与阴丽华见事已至此,只得同意刘疆,封他为东海王。”
“其实,这是刘疆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