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很喜欢桃花坞,便决定在此地修建新居。”
“他将自己的新居起名为桃花庵,弘治十八年三月,他还为自己的新居创作了名篇《桃花庵歌》。”
“弘治十八年下半年,唐寅出外远行,游历了皖南歙县、休宁、福建仙游、浙江天台山等地。”
“大约在正德二年年的春天,桃花庵落成,乔迁之日。”
“他邀请了沈周、祝允明、黄云等好友小聚,并作《桃花庵与祝允明、黄云、沈周赋》记载了当时的情形。”
“正德三年底,桃花庵内的建筑工作基本完成,这里也成为了他创作的主要场所。”
“此时唐寅的生活相对安定,除了以书画谋生外,偶尔也会收徒授课,还时常与新朋旧友聚会宴饮、诗词唱和。”
“正德九年秋天,唐寅受宁王朱宸濠的聘请,前往南昌。”
“前往南昌途中他游历了庐山,作诗《庐山》以作纪念,并作有《匡庐图》一幅。”
“在唐寅到达南昌后,宁王待其甚厚,两人除了谈诗论画外,还参加了一些应酬和游览。”
“宁王一方面做出礼贤下士的姿态,另一方面则在招兵买马,囤积粮草,为起兵造反作准备。”
“当唐寅发觉宁王的造反意图后,于是他立刻装疯卖傻让宁王放其离开了南昌。”
“与来时的路线不同,他选择从江西经安徽富春江至杭州,再从运河返回苏州。”
“正德十年三月中旬,唐寅回到了桃花庵。”
“返回苏州后,唐寅闭门谢客了一段时间,期间以饮酒、赋诗、作画打发时间,修整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正常的人际交往。”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宁王起兵造反,唐寅得知消息后非常恐惧,害怕有人将其当做宁王的同党。”
“同年七月二十六日,宁王被王守仁活捉,唐寅得以逃过一劫。”
“宁王被处死后,唐寅虽然没有受到牵连,但对他的名声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让他的生活大不如前,他想多卖一些画作补贴家用。”
“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让他晚年过得十分凄苦,且疾病藏身。”
“嘉靖二年四月,他曾作《钟进士图》,希望借此驱邪避祸。”
“同年十二月初二,唐寅因病去世,曾留下绝笔诗一首。”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