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人,有一次得病时,有朋友跟他开玩笑。”

    “你不是因为得病而瘦,是因为吟诗太苦而瘦。”

    “754年崔颢就去世了,时年50岁。”

    “崔颢年轻时候因年少轻狂,仕途不顺一直官位不显,郁郁不得志,令人遗憾。”

    “但他的诗成就卓著,流传下来的42首诗的内容分三类。”

    “一是描写女子感情生活的诗歌,二是边塞诗和山水诗,三是写景、怀古、赠答、谈理、记事的诗作。”

    苏轼:崔颢从问题少年到一流诗人,一首诗令诗仙李白为之搁笔。

    自汉魏以来,门阀林立,到了唐朝就有这七姓十家之称。

    他们分别是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三家,清河崔氏两家,博陵崔氏,赵郡李氏。

    这十大家族在当时是妥妥的名门望族,太宗时期就不断打压,高宗更是下令,不准他们互相联姻。

    在这十大家族之中最为显赫的一家就是博陵崔氏。

    在整个唐朝的强力打压下,这个家族仍然诞生了十五位宰相。

    崔家诞生了一名男婴,取名崔颢,比李白晚生了三年。

    生在这样的家族里,崔颢自然从小就锦衣玉食。

    同样也是因为生在这样的家族,竞争也是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的。

    崔颢自幼就被要求熟读经典,博览群书。

    在其他家的孩子外出玩耍打闹之时,他就被要求在高墙之内读书。

    压力所换来的是早日名就,崔颢在十九岁那年就考中了进士。

    要知道,考进士相当的不容易,韩愈考了四次才高中,白居易二十七岁,孟郊四十六岁,杜甫甚至是一辈子都没考中。

    可见崔颢此人是有真才实学的,可随着他为官日久,他就开始肆意寻欢。

    更为严重的事他沉迷于女色,娶妻只选最美者。

    刚娶了王家的小姐,没过多久有看中了郑家的姑娘,娶而弃之,弃而娶之。

    如果就这样过完一生,崔颢的人生也就是平平无奇,旁人提起也都会替他惋惜。

    可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崔颢始终不得重用,离开长安。

    从那以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漫游。

    在某一天,他来到了黄鹤楼,登高远望。

    回望自己的前半生有感而发,提笔写下千古名篇《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