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邦土之大事记、钱缪的文告、奏表多出于罗隐之手,其才华得以施展。”

    “梁太祖开平三年,罗隐寝疾,五月,迁授盐铁发运使。”

    “十二月,罗隐逝世,享年七十七岁,归灵杭州钱塘县定山乡居山里。”

    “葬于徐村之穴,镇海军节度推官、金部郎中沈崧撰墓志。”

    文天祥:晚唐时政坛黑暗腐败,国家如大厦将倾,内有宦官之忧、外有藩镇割据。

    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权贵视百姓如草芥,肆意鱼肉。

    诸多乱象,令人无奈叹息。

    黄巢起义爆发,唐昭宗逃难,随驾的伎艺人只有一个耍猴的。

    这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能跟皇帝随朝站班。

    唐昭宗很高兴,便赏赐耍猴的五品官职,身穿红袍,就是赐朱绂,并给予称号叫孙供奉。

    孙不是这个人的姓,而是猢狲的狲字谐音,意谓以驯猴供奉御用的官。

    罗隐有感此事而创作了这首《感弄猴人赐朱绂》。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还不如去购买一只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开心一笑就绯袍加身。

    罗隐这首诗,用作者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

    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首句十二三年就试期,诗人慨叹自己十多年寒窗苦读的艰辛。

    次句五湖烟月奈相违,诗人回忆自己离乡的孤苦。

    这两句都是为后两句作的铺垫,十二三年不是确指,是十多年的意思。

    五湖一般是指洞庭、鄱阳、太湖、巢湖、洪泽五湖,这里是代指江南。

    江南河流纵横,蒙蒙烟雾溶和着淡淡的月色,景色很美。

    罗隐是余杭人,家乡就在江南。

    他对自己过去一次次地离开家乡,着迷于考试,不禁感到十分悔恨。

    三句诗人自嘲不如耍猴人,看似羡慕,实则是对君主的辛辣讽刺,其中蕴含着诗人巨大的悲愤。

    结句既痛刺唐昭宗的症结,也刺痛自己的心事。

    昏君不可救药,国亡无可挽回,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李唐江山每况愈下的隐忧。

    官吏所穿的公服,根据品阶高低区分为不同颜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