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没有为朝廷接受。”

    “公元270年年初司隶校尉石鉴因为与杜预有夙怨,上奏弹劾杜预,杜预被免职。”

    “泰始六年六月,当时胡虏侵扰陇右一带,皇帝以杜预为安西军司,给兵三百人,马百匹。”

    “到达长安,又加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骑将军、假节等职衔。”

    “当时胡虏兵强盛,石鉴为安西将军,让杜预出兵攻打胡虏。”

    “杜预认为胡虏乘得胜之势,马匹肥壮,而官军孤悬敌境而又困乏,应该积蓄力量来等待时机,春天才能进讨,所以陈述了五不可、四不须的意见。”

    “石鉴大怒,又上奏杜预擅自修饰城门官舍,使军队困乏,派御史槛车将杜预囚送廷尉。”

    “因为杜预妻子是公主,符合刑法中八种减刑的条件,判定以侯爵赎其罪。”

    “后来陇右的军事情况和杜预分析策划的完全一样,当时朝廷上下都认为杜预有筹划策略的才能。”

    “泰始七年十一月,又值匈奴统帅刘猛举兵反晋,占领并州西部及河东、平阳一带,皇帝下诏让杜预以散侯的身份在宫中出谋划策,不久又拜为度支尚书。”

    李白:杜预担任度支尚书期间,石鉴从军中回京师,报功不实,为杜预所弹劾,二人遂互相仇恨,双双被免官。

    杜预以侯爵身份兼任原职,几年后又被拜为度支尚书。

    此后一直到咸宁四年,杜预一共担任七年的度支尚书,提出的建议数不胜数。

    杜预担任度支尚书期间,上奏建议籍田和安边政策,讨论处理军国要事。

    又作人排新器,兴建常平仓,定谷价,计算盐运,制订征收赋税制度。

    类似这样内以利国外以安边的建议有五十多条,都被皇帝采纳。

    泰始十年,武元皇后杨艳逝世。元皇后的陵墓将迁到峻阳陵。

    按旧丧制,安葬以后,皇帝和群臣即可以脱孝服。

    尚书上奏,认为皇太子也应脱孝服。

    杜预提议皇太子应守古代丧制,服丧三年皇帝听从了这个意见。

    咸宁四年秋,兖豫诸州郡连降暴雨,西晋统治区域内大面积涝灾,蝗虫四起,杜预曾前后两次陈述救灾计划。

    这两篇收在《晋书》中的奏章是后人研究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材料。

    杜预在宫中七年,斟酌处理国家大事,不可胜数,受到朝野的赞美,号称杜武库是说杜预心中无所不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