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洲移民,难度更大。

    因为没有海路。

    假如从长安附近,将华夏族人送到欧洲,则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过了西域,补给就得靠自己,朝廷无力继续提供补给了。

    郭平点头道:“皇上的千秋大业,是一统全球。可是,全部靠朝廷派兵派人,工作量太大。我赞成皇上放开民间海禁的壮举,这样的话,我们华夏一族的冒险家,就会去海外创业,自然带动炎黄子孙走向全球,大大减轻朝廷压力。

    华夏西部百姓,向西方扩张,也可以走这一条路,让冒险家参与进来。

    华夏九州方面,只要粮食够吃,就不会有大问题。”

    叶坤笑道:“我们现在有了红薯、土豆和玉米,土地利用率很高,粮食年年丰产,吃不完的。就算华夏九州的粮食不够,交址那边,还有巨量粮食供应,从海路送过来,也是很简单的事。所以,最近五十年,都不必担心粮食问题。”

    正常来说,华夏九州都不缺少粮食。

    历史上的饥荒年,大多是因为战争、水旱灾害和蝗虫。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愿意,就是交通不便,调运粮食艰难。

    现在交通发达,调运粮食,就是小儿科。

    江南的粮食,从大运河送到涿郡,不过五日。

    交址的粮食,从海路送到涿郡,也只需要七八天。

    洛阳的粮食,送到长安,也只需要两三天。

    有铁路,有运河,还有交织密布的国道省道和县道,还有电报通讯系统,这些都是叶坤的底气。

    五十年后,华夏九州的人口,有可能突破两亿。

    但是叶坤觉得,这么大的土地,加上科技和工业的继续发展,粮食还是够吃的。

    参考晚清时期,华夏的工业化刚刚开始,也曾经发展到了四亿人口。

    郭平连连点头,又问道:“皇上多年前提出的化学肥料,现在进展如何了?”

    “进展缓慢,但是在进步。”

    叶坤笑了笑:“少量的化肥,已经搞出来的,用在我们的农业试验基地。根据实验结果来看,最好的水稻,亩产量八百斤;最好的红薯,亩产量四千五百斤;小麦亩产,最高五百五十斤……可是化学肥料的生产,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还需要材料学的支持,我们目前,不能大规模生产。

    民间普及化肥,恐怕还要一百年的时间。”

    郭平听闻最高亩产,面露喜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