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你们继续抓,我将鱼送过去饲料厂。”

    “阿强,车钥匙在三轮车上,记得带身份证和牌照。”

    “知道。”

    林永强急匆匆开着三轮车,拉着五百多斤鱼前往烟墩山饲料厂。

    一路上,他看到了不少同样拉着埃及塘虱的三轮车,有人直接用水桶装,有人和他家那样使用防水布。

    来到了烟墩山饲料厂大门口,此时门口已经在排队。

    不过好在没有排队太久,加上埃及塘虱非常耐低氧,不用打氧之类。

    很快就轮到了林永强。

    三轮车开进收购室。

    工厂的员工喊道:“身份证和牌照拿过来。”

    林永强跳下三轮车,从腰包中取出身份证和牌照,女收购员接过证件,插入识别机之中,很快电脑页面就弹出相关的消息。

    而一个带着安全帽的男收购员,则打开了三轮车的侧护板,一旁已经放着几个塑料大筐,随着护板打开,鱼随着水冲下来,落入几个大筐之中。

    大筐下面是手推车,随着全部的鱼落入筐中,一个穿着长筒水鞋的称量员拉着手推车过去称量。

    几分钟后。

    “一共是273公斤。”

    “没有问题吧?”男收购员看向林永强。

    “没问题。”

    女收购员抬起头来问道:“819块钱,要现结?还是收完一起结?”

    “收完一起结。”

    “可以,我给你记下了,伱可以拍一下照片,免得弄错了。”女收购员操作着电脑页面,打出一张单据。

    林永强拿出手机拍下单据,便急匆匆开车离开。

    来自新乡的江大富和林永强擦肩而过。

    面容有些苍老的江大富,尽管才四十多岁的他,脸上同样满是风霜雕琢的痕迹,看起来像五六十岁。

    由于老婆瘫痪在床,两个孩子的工作也不太顺利,他只能每天起早贪黑的耕田种菜,可家庭经济还是太困难了。

    几个月前,江大海找到他,让他一边种鸭拓草,一边在村里面承包一片荒地,一边开一个鱼塘养殖埃及塘虱。

    今天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满怀希望的江大富,一大早就独自一人,借了一台抽水泵,将其中一个鱼塘的水抽到另一个鱼塘。

    这是他拉过来的第八车埃及塘虱。

    “大富呀!又来了?”称量员也是新乡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