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淼也是靠鉴定面板,才可以从一大堆融合细胞之中,挑选出合适的那几个。
至于如何精确分离,同样是依靠鉴定面板,通过不断进行分割细胞培养皿的培养基,然后使用培育营养液进行多次稀释,和使用定向基因清除不需要的细胞,就可以找出需要的那几个细胞。
这种操作同样比较费时间。
江淼挑选出一个合适的品种,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现在这个种植大棚里面的50株新大麦克香蕉,其实已经和原始大麦克香蕉不一样了。
如果检测六个品种之间的基因序列,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虽然存在亲缘关系,但差异性也很大。
按照植物学分类来区分。
之前的大麦克属于尖叶蕉谱系,其学名为musa acuminata,是现代香蕉栽培品种的重要祖先之一。
具有果实较大、口感较好等特点,如常见的香芽蕉等多数食用香蕉品种都属于此谱系,这些品种的假茎较细,叶片较薄且长,果指细长,多为三倍体,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香蕉类型。
而香蕉之中的另一个谱系,长梗蕉谱系:学名为musa balbisiana,也是香蕉的重要野生祖先之一。
其特点是假茎粗壮,叶片厚实,果指短粗,多为二倍体,如粉蕉等就属于该谱系,果实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在国内南方地区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如果江淼培育的这五个品种,可以实现大规模种植,那香蕉家族的族谱要再单独开五页。
也就是说,这5个香蕉品种,代表了5个全新的谱系。
主要是基因突变了好几代,又经过细胞融合染色体处理,让它们突变得和母本的大麦克香蕉有很大的基因差异。
不过,由于还没有开结果,江淼也不知道这些新品种香蕉的真实味道。
毕竟鉴定面板只能通过基因序列,解析出这些基因会产生的风味物质,和各种风味物质的大概含量。
这种数据评估出来的味道,肯定不是百分百准确,或者说,单纯的文字信息,没有办法让人理解植物复杂的风味。
只有种出来后,品尝了味道之后,才会知道其真实的风味。
按照这些香蕉的生长情况,估计要到明年五六月份才会收获第一批成熟的香蕉。
看了香蕉实验田,他又陆陆续续看了其他实验田的情况。
这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江淼自己培育的,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