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的稻田,可以种植莲藕,同时养殖埃及鱼,每户都可以收到上万块钱。”

    “是呀!我看这思路不错。”

    看到众人都同意了,张大山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得意:“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就安排一下。”

    来到一面黑板前,这是废弃小学留下来的设施之一,张大山快速用粉笔画了下石洲村的轮廓图,又在上面细划出旱地、水田、鱼塘、河流、村道和居民区。

    “靠近南洼地的水稻田全部改为莲藕鱼塘,加上本来就在这附近的鱼塘,一共是400亩,挖出来的泥土,全部填在附近的水稻田上,将这些水稻田改为三季田,一共是1000亩;菜地100亩。”

    “老叔,不留菜地吗?”一个张氏的中年人有些不解。

    “你小子怎么这么笨?”张大山解释起来:“我们的基本农田以前是怎么利用的?冬季我们种蔬菜呀!”

    “也是…”那人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眉毛。

    张大山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安排方案,包括:

    春大豆—夏大豆+(青椒、番茄、茄子、辣椒)—冬大豆+冬小麦。

    春大豆—夏大豆+夏玉米—冬大豆+(青椒、番茄、茄子、辣椒)。

    而那100亩菜地则作为育苗地、自用菜地。

    也就是说,以后石洲村不种水稻了。

    毕竟大豆、玉米、小麦也是粮食作物,每年只要维持1000亩的粮食种植规模,那就不会触线。

    紧接着张大山看向众人说道:“为了发展经济,我还有另一个方案,那就是购买一批喷淋水管,减少大家以后浇水的难题,包括挖掘鱼塘的钱,这些钱都从今年卖大豆的钱出,要赚钱这些投入是必须的,大家不分红一年,给社里购置设备,以后也是方便大家。”

    虽然有些人心疼分红,可面对大势所趋的局面,他们也只能随大流。

    穷则思变的石洲村农业合作社,迈出了农业结构改革的第一步。

    而同样在梅陇镇的新城渔村。

    此时也在收割着水稻。

    由于今年的水稻受到旱情影响,收割时间比往年晚了十几天。

    收割了水稻之后的农田,迅速被跟在后面的拖拉机犁开,翻过来的泥土将水稻根茬和粉碎的水稻秸秆掩埋在土里,深度达到了近15公分。

    这些水稻田就通过自然沤肥的方式,发酵半个月左右,到九月初就会种植仙豆大豆,年底可以收割大豆,明年1∽4月份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