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通过调控设备和储电系统,损失仍然会非常严重。

    对于养殖企业还好一点,用电不稳定只要不太严重,勉强可以接受。

    但是对于那些需要保证精度的加工厂,这种不稳定的电,他们是绝对敬而远之的。

    发电企业发电量非常庞大,可电网给的上网额度却不大。

    根本原因还是这些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电波动太大,电网也不敢硬接,不然分分钟将电网干瘫痪。

    现在解决新能源发电的上网难题,还是要发电企业自己筹备蓄电系统,才可以实现良性发展。

    如果干等电网解决,电网就一个态度—限额上网。

    因为限额上网,对于电网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反正新能源发电企业发电浪费,那是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损失,又不是损失电网的电。

    如果电网给新能源发电企业兜底,那电网会损失惨重。

    而且那些火电水电企业也对新能源发电企业满腹牢骚,虽然有容量补贴,可火电水电为了照顾光电风电,导致每年的有效发电时间下降了很多,单位发电成本提高了不少。

    总而言之,现在新能源发电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建储能系统,自己保证电量供应的稳定性,这才可以让电网接受。

    可现在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本身就负债累累,要让他们投入资金去搞储能系统,显然对于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而言,这是高风险的投资。

    因此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现在宁可顶着弃电70%的浪费,也不愿意出钱建设储能系统。

    就比如眼前的海景公司。

    以前投资建设的时候,觉得利用养殖场的空地和水面,可以发电和降低水面温度,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是现在回过神来,顾海景才发现这投资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本,特别是电网卡上网额度之后,就让他们回本周期进一步拉长。

    可回本周期拉长了,就意味着风险飙升。

    毕竟光伏板会老化,随着时间推移,光伏板发电效率会越来越低。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遇到台风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大,只要光伏发电场正面遭遇台风,损失肯定是难以避免的。

    回过神来的顾海景,这才发现光伏发电+生态养殖,简直是一个天坑。

    要不是这两年跟在海陆丰公司后面,赚到了不少钱,估计海景公司经营都要出问题。

    从去年开始,海景公司就停止了光伏项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