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补充道:“另外我们少量提炼的仿蜘蛛丝豆丝,五个过敏测试人员都没有反应,但我们将测试范围扩大到全厂的136名员工之后,有一个员工对仿蜘蛛丝有轻微过敏反应。”

    对于这一点,江淼非常清楚。

    每一个人的过敏反应都是不一样的。

    不过总体来讲,对豆丝过敏的人群,应该和对蚕丝、蜘蛛丝差不多,整体比其他人造丝和化学纤维好很多。

    书雅询问起丝绸的事情:“孟总监,有织好的布吗?”

    “有,老板、老板娘,丝绸在下一个车间。”

    来到织布车间。

    这里已经生产了几十匹丝绸。

    书雅拿起其中一匹布:“这些布都可以做衣服吗?”

    孟丰摇摇头:“有一大半是失败的试验品,只有这一部分是勉强可以用,不过还没有正式定下工艺,我们还在继续改进和调整工艺。”

    江淼询问道:“如果要生产出类似于市面上的天然丝绸,大概需要多久?”

    孟丰思考了一会:“可能需要再过一个月左右,丝处理工艺已经勉强可以用了,现在就是效率不太高,后续的纺纱织布印染工艺,完全可以借鉴蚕丝丝绸的工艺。”

    江淼点了点头:“可以,效率低一点没有关系,反正今年是实验性生产,不过七月份你们需要生产一批布,我打算做一批衣服和床上用品。”

    “老板,大概需要多少布料?”

    “够几千人做衣服和床上用品的布料就可以,我打算发一批给全体员工做中秋节礼物。”江淼并没有说要给书雅表妹做衣服之类。

    毕竟专门开生产线做几套衣服,那实在是太奢侈了,还不如小批量生产,给全体员工做节日礼物,然后将给书雅表妹的衣服和床上用品之类,夹带在这一批生产任务之中。

    刚好可以恢复一下这个针织厂的生产。

    毕竟这个工厂已经停工了近十年,很多老工人都另谋高就了,如果未来要扩大丝绸服装和床上用品的生产规模,就必须用足够的熟练工。

    虽然现在有很多针织厂已经采用了自动化生产,但自动化生产只能做通货,没有办法做个人定制。

    海陆丰公司未来肯定要做高端的服装品牌,高端定制服装需要大量手艺高超的裁缝师。

    黄广业赶紧给自己的老家推销起来:“老板,公司如果要布局高端服装厂,我建议去浙省那边并购针织厂,这几年那边的针织厂倒闭了非常多,当地积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