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毕竟国内的红斑狼疮潜在患者规模达到了上百万,哪怕是有十分之一的患者过来寻求特效药定制,也是十万人级别。

    如果每个患者每一次拿三个月的药物,那每个月就至少有三万名患者会过来购买特效药,这就要求要求制药配药实验室至少要有172名药剂师。

    当然,后期海陆丰医院肯定会引入全自动配药制药设备,减少这方面的人力支出。

    对于海陆丰医院这种模式,在场的医生都觉得非常麻烦,毕竟一人一方的模式,注定了人力成本很难压制下来。

    江淼又稍微介绍了一下如何确定红斑狼疮患者的基因靶点,特别是听到要采用一些保密技术的时候,很多医生就知道这种技术估计很难大规模推广。

    其实前面的一人一方模式,加上需要专门的药剂师配药,就让很多公立医院难以模仿了。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越多,就意味着,医院需要配置越多的药剂师和专业的检测设备,以及很大的制药原料储备。

    加上还需要专业的基因靶点分析人员、药物治疗方案调整需要两三个月,这些情况太复杂了。

    如果没有成规模的病人,设备、人员、原材料的成本都覆盖不了。

    可是如果有成规模的病人,公立医院的各项申请又比较麻烦,特别是要增加人员配置的申请,一般不会那么快下来。

    因此就算是要推动这个治疗技术的普及,估计也不会简单粗暴向所有医院推广。

    在场的不少医生都想到一种合作模式,那就是由海陆丰医院提供技术服务和制药服务,当地医院前期做辅助工作。

    比如采血、检测、监控服药情况等,这些都可以交给当地医院进行,海陆丰医院只需要确定患者的基因靶点和特效药配方,一旦确定了特效药配方,然后只需要定期给患者邮递药物即可。

    海陆丰专营店app上,已经计划添加一个药物专卖小程序,专门给患者定制药物。

    至于这种药物的售卖,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在没有获得特殊许可之前,估计只能让患者自己过来汕美的海陆丰医院购买,没有办法通过网购和邮寄。

    毕竟这些特效药很难一个个申请专利和药品上市许可,只能以医院特殊处方药的方式供应给患者。

    通过app进行销售特效药,必须经过各种严格的审批程序。

    而药物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事情。

    比较远的患者,只能等海陆丰医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