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正值冰雪消融的三月。

    靠近胜利油田的海岸边,一个废弃的炼化厂,经过几个月的改造,已经变成了一座非常庞大的海水淡化工厂,该工厂的设计产能为每年100亿立方米淡水。

    不过如此庞大的产能,自然不会一下子就启动,毕竟当地也消化不了每年百亿立方米级别的淡水。

    而此时这个工厂的一间办公室内,正上演着一出激烈的辩论。

    一个戴着眼镜的老教授眉头紧锁:“老黄,你这个方案我反对,贸然改变地下水的储量,可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脸上胸有成竹的黄教授直接反呛回去:“呵呵,老林,你那一套地上管道输水的方案,你知道成本是多少吗?而且铺设管道沿途的征地和建设,至少要扯皮十几年,还不如不建。”

    “可我的方案至少安全。”林教授并不认为自己的方案有什么问题。

    “安全?那我的方案有什么不安全?”黄教授直接站起来。

    负责召开这一次技术论证会的章领军,轻轻咳了几下:“咳咳,两位注意会议纪律。”

    林教授不甘示弱说道:“章组长,你别听老黄忽悠,他那一套坎儿井方案根本不现实,地下结构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出现变化,而地下深处维修起来又非常困难,到时候出了问题谁负责?”

    “我为我的方案负责。”黄教授硬气反驳道。

    林教授推了推眼镜,冷笑起来:“呵呵,你负责?你负责什么?到时候将你拉去枪毙吗?还是拉去炼油做肥皂?”

    两人已经辩论出真火来。

    看到这种情况的章领军也是眉头一皱,他严肃地斥责道:“两位,我们今天是谈科学谈技术,不是菜市场买菜,请用科学说明情况。”

    面对章领军的斥责,两人和他们团队的人也一下子安静下来。

    过了一会,林教授第一个开口:“抱歉,刚才是我情绪激动了。”

    “我也有错。”黄教授也借坡下驴。

    这个时候,章领军看向场地提供方,也是海陆丰公司下属的海陆丰水务公司总经理杨擎天:“杨总,贵公司有什么看法?”

    一直当小透明的杨擎天,笑着抬起头来:“各位教授说得都有道理,林教授团队的方案,主要问题是工程难度大,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黄教授团队的方案,主要问题是地质不稳定,生态风险大,维护难度大。”

    “杨总总结得非常准确,那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