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国方得功勋、毫不懈怠方有今日。

    或许我等该有些变化了,天之赐是福、人之行为本。”

    太祝驻足于阁道纠结片刻踏步向前,隐为退怎可保外福、显为进自当有所获。

    当太祝行至明神台时,见太常卿已凑至周元身前谈笑,一老一少相得益彰,皆已超出原本命格所限。

    “太祝来了,快快请坐,此乃我家长孙八字与留影之相,您看他有几分福气。”

    “我来看看,原来是财荫夹印格,祖上蒙荫、福泽子孙,但荫在印前,需多多勤勉方可见自身之财。

    此乃贵格,大司农当多加教导,使其早日成才获印。”

    太祝很忙,至少在周元看来很忙,一众公卿皆有备而来,好面者只问一人命理,子孙众多者约下拜访日期。

    当然也有如太常卿者对此毫不在意,几人聚在一起谈论月宫何美。

    不多时有侍者依次放置月盆、布置酒菜,魏皇与储君岐王亦出五德殿招呼众卿同乐。

    “见诸公神采依旧我心甚慰,又有新士入宴证我国朝传承有序,我心甚喜。

    今日我等君臣对月当歌共忆他年旧事,以此满月衬当年困顿时,可能胜饮几盏。”

    “少府丞去岁幸入月宫,再看今岁能入否。

    若能入当为我等讲述月宫盛景,若不至可言去岁月景增晚宴之喜。”

    天色渐晚、明月高升,一众勋贵重臣谈起过往之事。

    有言那年值守兵营对月思乡者,有说当年月下苦读时,更有人道起年少不知今时贵、唯恐醉酒大梦醒。

    周元听着他们谈笑感慨,突然发现他们与去年的自己很像。

    只不过他走的快了一些,没来得及感慨茫然便已至宫阙,但诸公卿勋贵却不同,年少时的月光永远刻录在了他们心中。

    除了少数一路畅通者外,勋贵重臣大都争斗至此。

    与自己斗那份懈怠、与兄弟同僚争那份盈彩,与妖魔仇敌争来日生死。

    贵如九卿之首的太常卿当年也是一营中兵将,一路走来褪下锋芒方才操持文事、辅治国政。

    或许只有储君岐王走的顺利些,但他的压力也最大,今日之群臣忠君爱国,他日未尝不会成为新君执政的阻力。

    若他没几分手段,这看似强盛的大魏最终走向何处犹未可知。

    毕竟他一言可改变政局、掀起战争,但是否能战而胜之、政局稳定却非言语可控。

    见周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