骘和交州将军吕岱为自己完成使命,这个使命以现在的进程来看,至少要到十五年以后。

    因为袁绍的不可一世,让土燮顿起戒备之心,跟吕布联手遏制袁绍的发展,吕布远交近攻的战略初步实现,再往下一步,由军务院各位谋士建议,吕布授意邺城朝廷派使者前去益州,与益州牧刘焉交好,共同遏制袁绍的势力扩大。

    刘焉为汉鲁恭王之后裔,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朝政权衰落天下大乱之时,刘焉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影响三国历史的重大建议,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是结果却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当时益州刺史郤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本来想领交州避祸的刘焉因为听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于是刘焉被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刘焉尚未到达,郤俭已被黄巾贼马相等杀死,但是刚称帝的几日的马相又被益州从事贾龙组织军队击败。贾龙于是迎接刘焉入益州,治所定在绵竹。刘焉此后派遣“五斗米道”的首领张鲁与别部司马张修一起前往汉中,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张鲁在汉中得势后,却杀死张修,截断交通,斩杀汉使,刘张两家由此结怨。刘焉则以米贼作乱阻隔交通为由,从此中断与中央朝廷的联络。

    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的状态。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刘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犍为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乱有功的贾龙因此起兵反对刘焉,但是被刘焉击败杀死。中原大乱之下,南阳、三辅一带有数万户流民进入益州,刘焉悉数收编,称为“东州兵”。这支军力虽然引起了不少民患,但是也成为刘璋继任后平定赵韪内乱的决定性力量。

    刘焉兵强马壮后,便起了异样心思,想起了当年听人说起的“益州有天子之气”,便造作乘舆车重千余,想要称帝。恰逢此时邺城朝廷的诏书到来,刘焉自然是置之不理。

    不过刘焉年近七旬,还不知自爱,宠爱张鲁那个妖娆的母亲,日夜征伐,终于大病不起,只好罢了称帝的打算,又请董卓将他儿子奉车都尉刘璋从洛阳送还益州,本来刘璋在洛阳算是质子,董卓不肯送还刘璋,刘焉便送了二十万石粮食给董卓,董卓才肯放人。

    吕布接到成都传来的密保,心里暗道,若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