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湘州针织厂都是这个公司的股东!湘州针织厂是什么架子?是副市级的国营工厂,人家都愿意在吉昌公司做个小股东!我们小小的乡镇供销社算什么,股级架子到顶了吧!你难道就不为自己高人一等的想法而脸红吗?”

    刘局长被李县长一顿数落,脸红过耳,嗫嚅着说:“我是怕职工们有看法。”

    李县长一听就更气了,心想有这样的傲慢局长,下面的职工哪还会放下国营老大的身份去积极进取啊。心底一凉,就懒得再和刘局长说下去,就问刘局长:“老刘,今年多大岁数了?”

    刘局长:“刚满56岁。”

    李县长:“辛苦多年,该退休了。”

    刘局长:“不,我身体还很好,可以干到65岁,不成一点问题。”

    李县长:“你们辛苦了这么多年,应该退到二线休息,享受幸福晚年了。关心你们这一批老同志,是我们这些做领导的责任。”

    刘局长非常后悔,不该认为供销社为吉昌公司作代理商是丢了面子,更不应该把这个观点说了出来。现在县长说得好听,要他退居二线,其实就是被变相免职了。

    在位的领导有几个愿意退到二线的?几乎是零。有个别人在当领导的时候,做了些不该做的事,退休之后得不到重视,私底下怨言甚多,什么难听的话都有:“上台是风光的官,下台是讨嫌的狗。”“世情淡薄,人走茶凉!”……

    想到这里,刘局长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在场的人看到这个场景,哪还有不明白的。个个心生警惕:当领导的就必须要与时俱进,看清趋势,切莫逆历史潮流而行。想做历史潮流的拦路虎,只会被历史车轮辗碎。

    伍主任想掩盖刘局长的尴尬,就向李明建议说:“李董事长,明天我把各乡镇供销社的主任召集到一起开会,请你给他们详细说说,行吗?”

    李明笑道:“好,一言为定。”

    李县长问李明:“这个代理商一词,我从来没听说过,是你想出来的吧。我从你的话里,看到了一条清晰的经销思路,你是怎么想到的?

    如果我没记错,你和朱薇同是去年的毕业生,你那些理论是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在高中课堂是学不到,你是从哪学来的,而且能准确地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李明不好意思地说:“是逼出来的,我的商业导师是汪老板,汪老板是商学界奇才,首都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她把这么大的一个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交给我这个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