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生意人,必然就会有利害冲突。

    如果这位大洋彼岸的大贾不是帮我们还是利用我们做为他们的赚取利润的工具,那就变成了坏事。”

    李明认真地说:“我们炎黄子孙的乡情观念是很浓的,这个老板有四十多年没有与家人往来了,家乡情结比任何人都浓重。

    我知道他会利用我们吉昌公司去赚取利润,但我们何尝又不是利用他们大华公司来赚取利润呢。只要双方合作的好,那就是互利双赢的结果,岂不是皆大欢喜嘛。”

    汪霭眼睛一亮:“你说的没错,看来你成熟了,在这个问题上看得比我更清晰。我只看到资本家贪婪成性的一面,为了攫取利润,会不惜一切手段的。

    但是,我忘记了炎黄子孙的几千年道德文化的传承,仁义礼智信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尤其是海外华人,都把关圣帝供作财神,就是赞颂关圣帝的义字当头。

    你说的有理,只要我们讲诚信,讲义气,就能建成互利互助的商业联盟,成为跨国的生意伙伴。

    我相信你一定做好了计划,就视情况去实施吧。让张家父女组建外贸部,选五十个优秀人才到外贸部上班,开始学习外贸理论。

    哎,干脆就用四望镇招来的这三十二个现成的秀才和你在吉昌公司新招的那些高考落第秀才,这样更节约时间。

    他们这些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有了一定的商业知识,又有文化,更适合这项工作。能节省很多培训时间,能在短期内上岗。

    外贸部还没有正式运营的时候,现在让他们抓紧时间在各县、镇招收一批高考落榜的秀才。完成招聘新员工的工作后,就立即到总部的外贸部来报到。”

    李明:“好!我们的事业刚刚起步,人手不足,人才缺乏,这个时候我们满怀憧憬,干劲十足,都巴不得的有四双手做事。

    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能一步一步地来。现在就打电话通知各分部,让他们安排这三十二个人和我在东县招的那些主中毕业生,紧急赶到总部来报到,我亲自对他们布置安排。”

    汪霭:“好吧!就这样,你回去工作吧,这些日子瘦了些。注意别累过头了,欲速则不达。”

    此刻李明仿佛感觉得距离商业帝国梦更近了,与沙文等公司财团搏战的时间已经为期不远。想到这里,免不了一阵激动。父母的音容笑貌,与自己那九个保标的音容笑貌又清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汪霭发现李明表情有异,就问了一句:“你怎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