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吹牛不着边际的那种。

    听这位老下属将这篇论文贬的一文不值,任长明表情也是有些尴尬,于是打了个圆场道。

    “这篇论文上提出的想法确实有些乐观了点,我承认想做到这论文上说的那种程度确实有困难,但我觉得这困难也不是完不能解决吧?”

    “你离开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太久了,我不和你理论这个,”吴院士摆了下手,食指点了点这篇论文,“这论文是谁写的?你找他过来,我和他当面理论!”

    听到这话,任长明也没辙了。

    和科技部的一把手,还有坐在旁边的老人分别交换了一下视线,得到授意的徐远明轻咳了一声,出声说道。

    “……是陆总设计师写的。”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会儿。

    寂静的可怕。

    吴老先生表情有些微妙的尴尬,伸手重新拿起了论文。

    “……我再琢磨琢磨。”

    过了一会儿,他做了个恍然的表情,拿先前一直未作评论的可控聚变小型化当了台阶,埋着头念念叨叨地说道。

    “咳咳,我刚才好像漏看了几个地方。电推进这东西,推力能不能做大还是得看功率。用传统核电池确实办不到,功率和电量都是个硬伤,但聚变电池实在不好说,不好说啊……”

    徐远明:“……”

    会议室内众人:“……”

    任何项目都是得经过专家组评审的,就算是诺贝尔奖、凌云勋章的获得者也不例外。

    然而,对于这种学术界大牛而言,想要找到给他们做项目评审的人并不容易。

    国内学术界的阶级性界限是很明显的,公开评论人脉、地位、学术声望比自己高的人,是一件令人忌讳的事情。

    就是担心出现这种情况,他们才特意隐去了论文作者的名字。

    但谁也没想到,这位平日里争论起来就是连前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任院士都不让半分的吴老先生,在听到论文的作者是那个陆教授之后,这会儿也鉴定不了自己的立场了。

    不过从他先前的反应来看,这玩意儿应该确实很难做到。

    否则他的反应也不会如此强烈了。

    这时候,一位肩上带着肩章、先前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男人,神色认真地开口说道。

    “我能说说我的观点吗?”

    老人:“请讲。”

    那个男人顿了顿,继续说道:“航天上的事情我懂得不多,这里不做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