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若是想进攻函谷关的话,就必须拔下宜阳和野王这两个钉子,否则就只能绕道南阳从武关进攻关中。

    可武关的防御力并不逊色于函谷关,而且武关之后的每一县城,基本都第易守难攻。

    所以对于黄巾而言,走宜阳、野王、函谷关……这样路线的损失反而最小。

    汉军众谋士早就料到了这点,所以秦温早就准备好了宜阳和野王的防御事宜。

    秦温就等着在洛阳再坑黄巾最后一把,然后在宜阳和野王继续让黄巾撞的头破血流。

    可谁知张角不按套路出牌。

    司州各城对黄巾根本没有威胁,只要拿下洛阳,三郡传檄可定,不费一兵一卒。

    可这样黄巾都没有进攻洛阳,反而跑去进攻三郡。

    此举看似出力不讨好,实则却是击在了汉军的软肋。

    司州本就已被大汉放弃,而以秦温的兵力虽能守住洛阳,但却不可能困守在洛阳和黄巾死磕。

    黄巾若是一直不进攻,秦温能一直跟黄巾耗着嘛?

    为了让司州成为黄巾的拖累,司州的储粮已经被汉军征光。

    洛阳有百万人口,而大汉的粮仓却在弘农,所以洛阳一旦被孤立的话,一个月内就将断粮。

    真到了那时候的话,无粮的汉军就会不战自乱,而即将面对这样的情况,秦温是不得不走啊。

    就在朱元璋继续蚕食河南尹之时,洛阳的秦温等人终于将放弃洛阳的议题,拿到了讨论桌上。

    洛阳,会议室。

    秦温刚一提出放弃洛阳,会议现场立即炸锅锅。

    “大都督,不能撤啊。”

    “大都督,必须撤。”

    “大都督,洛阳可是大汉国都,就这么撤走的话,天下人会怎么看我们?”

    “大都督,我的储粱可不够了,一旦粮尽的话,想撤都撤不走了。”

    “大都督,洛阳城高墙厚,防御力并不逊色虎牢关,只要打通粮道,完可以坚持下去。”

    “大都督,和黄巾的战斗必定旷日持久,绝不可因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影响大局啊!”

    ……

    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各执一词,会议现场简直菜市场一样一样,都快吵翻天了。

    其中态度最为强硬的,当数杨家家主老将杨衮,和洛阳令周异。

    杨衮不但反对放弃洛阳海,还俨然一副谁支持,老子就打到他闭嘴的姿态。

    与之相比,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