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脸看着眼前的四五份竹简,眉头紧锁了起来,四份竹简的文字每一份都不同,先不说韩毅才刚刚熟悉战国的小篆,就是他完全吃透了,也不能将这些文字全部认识,还有各地的货币,有的是刀币有的是圆币,各式各样,让人不胜其烦,为此还抓了一些私印货币的奸商。

    此时韩毅知道自己眼下需要做什么了,统一文字,度量衡。

    文字方面,韩毅直接找来了钟繇和王羲之,这两人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钟王,韩毅直接下达命令,让两人合力创建出楷书,让这个书体提早面世数百年的时间。

    同时韩毅推行政令,阻力自然不小,一些人持反对态度,但为了日后着想,韩毅直接刚柔并济,但凡用新字的竹简,率先查看,这让那些想要干政绩的人,纷纷转变矛头,开始深思苦学,并下达一系列审核制度,但凡半年内无法书写楷书的,直接踢出为民,瞬间一大波人开始老实了,在加上梧桐书院的推行,逐渐将楷书发行下去。

    但是一些世家大族不愿放弃原先的文字,已然用篆体,但久而久之他们发现与时代脱节,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开始融入。

    文字的问题解决以后,韩毅自然是要解决货币的问题,还是以圆形方孔为主,上书武德文昌四字,韩毅也懒得想,直接抄袭嬴政的创意,毕竟这家伙可是延传了上千年,韩毅也是比较认同的。

    当然这自然是遭受到了阻力,韩毅也无法,以钱换钱,将等量的钱财收购原先诸侯国的钱币,回炉重造,从而平衡物价,免得各地扯皮搞不清楚,当然这项政令实施的阻力较小,商人每次换算都需要大量的金钱,但现在不同,只认铜钱,其他的一概不收,这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扯皮。

    虽然这一套政令下来废了点波折,但一切都在趋向平稳,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百废待兴,国内的经济开始呈直线上涨,这一年下来,百姓丰衣足食,算是过了一个安稳的春节,百姓对韩毅也是感恩戴德,毕竟他们再也不用面对战争了。

    用时韩毅为了促进人口增长,以一户为单位交税,而不是按人头交税,在这个年代以农耕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年代,男人就是生产力的主力,为此百姓开始生育,国内的人口也在极速增长,极大的缓和了多年来战争死亡的人口亏损,毕竟多年的战争死伤无数,许多空地都是无主之物,为了快速分担这些土地,不让他们荒废,韩毅也只能出此下策。

    同时韩毅命令各地官员运送囚犯前往北方修建长城,瞬间数十万囚犯前方北方修建长城,毕竟这个中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