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他的后面一排,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胡马托和科图特,也疑惑地瞪大了眼睛。

    这是什么音乐?好听!很熟悉!但是又有一点陌生……

    印度尼西亚最具特色的音乐,大概就是甘美兰。

    甘美兰在印尼语的原意是“用手操作”、“敲击”。

    它所用的乐器大多是青铜乐器,以吊挂、水平放置的组合型乳锣乐器为核心,加上双面鼓“肯坦”、木琴“甘班”、弓弦乐器“列巴布”、拨弦乐器“切连朋”、“卡恰皮”、竹笛“苏玲”等。

    而它的组合型锣类乐器格外的丰富,主要有大吊锣、中吊锣、小吊锣、大釜锣、小釜锣、排锣、木排琴、金属排琴、共鸣筒金属排琴……

    可以说极具特色,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听一场甘美兰演奏,可以说是印尼旅游不可错过的。

    而胡马托和科图特,他们更是从小就在这种音乐中长大的。

    但此时此刻,他们却觉得,这音乐……

    像,但是又不是,很奇怪。

    是的,这是甘美兰,但又不是甘美兰。

    他们并不知道,甘美兰这种音乐,历史悠久,来源于印度、中国等传统文明古国的文化影响,但真正成型,却是在某一年,一个名号为钟君的少年,以天人之姿降临爪哇岛。

    甘美兰所使用的那些金属排锣、排琴和木排琴等乐器,不过是在模仿钟与鼓,模仿那可以撼动天地的无限威能。

    而六百年后,甘美兰早就已经在爪哇国落地生根,发展出了自己不同的特色。

    而反过来,当它所模仿的对象——钟鼓之琴反过来模仿甘美兰,又是什么样的效果?

    这就是他们听到的那奇特的音色。

    奇特的乐曲。

    似,却又不是。

    神奇到让人着迷。

    而这音乐,似乎在明明白白地诉说着一个真相。

    这是一部讲诉印尼的电影。

    但在这个故事里,中国人才是主角。

    一个披上了印尼马甲的中国人。

    这一刻,聆听着这种音乐的胡马托和科图特,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场入侵。

    正如当初,谷小白以强硬到极点的姿态,突破了他们的防线,攻占了印尼的市场。

    而现在,这部《巴达卡》,是谷小白的另外一次强势入侵。

    文化的入侵,其实是一场没有硝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