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从原来的《波罗的海正在醒来》这首歌里转换而来,加上了一些简单的旋律改变,虽然旋律不同,  但让所有会唱《波罗的海正在醒来》的人一听,就有一种跟着唱,一种自己会唱的错觉。

    所以他们就加入了进去,一起高声歌唱着。

    “歌唱吧,歌唱吧。

    在塔楼的钟声响起时。

    除了唱歌,

    你还能做什么呢。

    毕竟你如此的伤痛……”

    这一刻,他们甚至生出了一种被鼓舞的感觉。

    是啊,我们经历了那么多,承受了那么多的伤痛。

    做什么才能抚平我们的伤痛呢?

    我们还可以歌唱啊!

    至少我们还有歌唱!

    于是,他们大声地歌唱了起来。

    跟着谷小白的歌声,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

    唱得是热泪盈眶,无论如何都停不下来。

    这种热潮,不在现场的人,仅仅是凭借转播,就能感受到全场的热度。

    明明这是针对谷小白的一场反抗活动,却被谷小白强势镇压!

    仅仅是凭借一首歌!

    而同一时刻,被感动的却不只是现场的观众们,还有正在看着电视,甚至还在听着广播的其他波罗的海三国的人们。

    有时候,不需要画面,只需要歌声,就能感受到力量。

    甚至更能感受到力量。

    谷小白的这首歌,先戳痛了所有的波罗的海三国的民众,然后又感动了他们,甚至又鼓舞了他们。

    让他们可以置身在这样的集体之中,感受这种力量,感受这种安全感。

    安全感,这是波罗的海的民众们最缺少的。

    舞台上,谷小白已经停止了演唱,他只是弹着琴,俯首看着下方。

    看着那些感动、激动、亢奋的波罗的海的居民,他的眼神中,满是怜悯。

    谷小白写出来了这首歌,可不代表他对波罗的海三国的人,有多少的认同。

    毕竟他们的独立,并不是自己抗争的结果,而是大国的恩赐,是世界格局变幻之中的一个小插曲。

    他们只能在夹缝之中求生存,这就是小国的悲哀。

    所以,谷小白的这种情感,是怜悯,是的,怜悯。

    怜悯或许是这世界上最虚伪的情绪了。

    这种情感,高高在上,俯瞰着下方,看起来似乎可以共情,但其实并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