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衍四九、遁去其一’暗自相合。

    故,天道依然不全,只是相比道祖合道前更加完善。

    此正是:

    一饮一啄皆前定,套路还是盘古深。

    若造化玉碟对应天道,天道对应天地,那玄都城的这个天地缺口,就对应着造化玉碟上的那一点不圆满。

    李长寿此时所缺的,就是对天道不全的感悟。

    所以他给出复合大阵设计图,以及阵基的炼制办法后,就将运送宝材的活交给了白泽,自己躲在此地,试图去参悟,去理解。

    结果,却让李长寿有些失望。

    这旋涡内外的天道之力虽浓郁,且本身也足够玄妙,但能参悟出的东西,总有些奇奇怪怪……

    还不太正经。

    树有年轮记载岁月,天地也有;

    那不断增长的天道所留下的道则演变痕迹,就是天地的年轮。

    这个豁口,刚好能让李长寿看到一些天地年轮,看到小部分天道增长的轨迹。

    当然,这些讯息都是断断续续、无序且不连贯的,但李长寿却在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

    天道有一种接近生灵的‘思考’形式,能够自行琢磨、推演许多事。

    比如,它会研究如何促进后天生灵的生育率,在后天生灵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将生灵发生某些事时得到的那些感觉,标记为‘愉悦’,并让生灵去定时追逐此事。

    所谓大欲便是这般,与生灵繁衍息息相关。

    咳,要么说这个天道不太正经。

    天道也曾思索,该如何用生灵制约生灵,从而避免生灵数量迅速膨胀,随即天地间出现了天敌、针对性的捕猎。

    李长寿不由沉浸在天道演变中,逐渐忘记自己是探寻遁去之意,偶有灵感便会化作自身感悟,填补自己道行所缺。

    天地生于一,一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道生于二,二生于一,似对应太极之意。

    李长寿多稳了一手,将这些感悟,尽数与自身之道隔绝开。

    毕竟他也不确定,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天道想让自己领悟的道。

    到了如今的境界,修行慢一点不要紧,一定要稳。

    渐渐的,李长寿停在外部的心神,只剩最基本的警惕与防范,沉浸在观察天道演变的‘小剧场’中,努力探寻自己想知道的蛛丝马迹。

    可惜,自己想得之物,终究没有影踪。

    “长庚还在修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