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句话说完之后,李世民虽然眼中不解,但是身边的四人,纷纷眼神交汇,看向这都画的眼神尽是怜悯之情,微微摇首自感叹息,此女命运凄惨,真是悲哀。
魏央轻轻的走出寺庙,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狠狠吐出心中的浊气。对于都画之举,魏央并不赞同,毕竟对方有养育之恩,恩怨相抵也就罢了,此次出手只怕无善身之果。
而此时魏央的心中,倒是难得的有些放松之感,没有了当初的情恨纠缠,倒是令他心境自然放松,只怕来日相见,魏央亦是能平静而对,虽不能视作对方为陌路之人,但是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情愫牵挂。
回首看了一眼,这寺庙大门之上的牌匾,那沾染尘土灰尘的木牌之上,龙飞凤舞书写着三个大字:无漏寺。
见此三个大字,魏央不禁一愣,心中有一种默然的熟悉感,似乎从哪里听闻过这般的词汇,心中低头思索,倒是想起这无漏寺的来历。
无漏寺便是大慈恩寺的前身,可谓是中土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大慈恩寺始建于隋代,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一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而大肆扩建此院,更名为大慈恩寺。
其时,寺院里楼阁、殿宇、禅房相间,共有院落十进,总计有房舍1897间,著名画家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伊琳等都曾挥笔作画,使得满壁生辉。
寺院落成不久,玄奘法师奉敕,由弘福寺移居此寺为上座,并主持翻经院,翻译佛经。永徽三年,玄奘奏请于寺内建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
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
这是魏央前世在西安游玩,所看到的资料,不过眼下的大慈恩寺,可是与后世决不一样,亦是不知道李治扩建之后,究竟与他记忆中的大慈恩寺,有如何的相同之处?魏央对此倒是万分的好奇。
抬脚向前,刚走几步之后,那程咬金已经匆匆而来,走到魏央身边,轻轻的拱手低声开口道“唐皇,欲要与君私语?不知君可有时间?”
以土行孙的身份地位,能有带有亲密的君,而非冷漠之言,显然魏央在对方心中的地位,还是颇为重要,得到对方足够的重视。
另外,以魏徵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