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开春了,不想想还有什么新农具?要么就是蒙学,三字经之后呢?

    姜皎上次就郁闷一回了,一群人,包括两个大太监,都支持李易。

    今天再郁闷一回,似乎……习惯了,也不是那么难受了哈?

    外邦之人感受到的却是大唐的底蕴,如此好的曲子都有,自己那边的‘皇’室,实在是太土了。

    “赏!”李隆基重新落座,赏赐表演的人。

    至于作词作曲的,没法赏,直接就从五品的官了,钱财什么的人家又不缺。

    他此刻最满意,他喜欢音乐、舞蹈,却又反感之会音乐舞蹈的人要参政。

    曲子再好、诗再好,无非是消遣娱乐。

    看易弟似乎亦如此,根本没想过用这些东西求什么,随意而出。

    这便是志趣相同,易弟与自己,皆是民生为首,从不以词曲为事。

    太上皇李旦和豆卢贵妃也在,两个人出来露个面,不参与任何政事。

    “那少年甚合三郎的意啊。”豆卢贵妃说,最近身体好多了,左腿的膝盖不疼了。

    泡温泉泡的,然后还用狗皮捂一捂,没有那种偶尔针刺一样的感觉了。

    “小道而已,大道是制作农具。”李旦看法和儿子一样。

    他得到消息了,南曲的‘大家’们非要李易上台,然后才有了这首曲子和两首诗。

    很随意,并不是为了作曲而作曲。

    “所以才是本事呢。”豆卢贵妃继续夸,她就觉得李易顺眼。

    “故,三郎才又给了一百兵丁。”李旦对那一百军户同样关心。

    交给别的人,军户会变成寻常的农户。

    放在少年那里,军户是战斗力。

    前些日子,庄子上娃娃出行都是列阵。

    宴会终究有结束的时候,众人吃得差不多了,天色已晚,散席。

    每个人得到一份蔬菜礼物,包括一个大西瓜。

    这个可不是李易提供的,温泉那里有大棚。

    有人心情不是特别完美,以前初一吃饭,器具都是银子的、金子的,最差的位置也是铜的。

    今年是竹子筷子,然后清一色陶瓷,瓷看着也不是很好。

    想往家偷摸揣几个,不值钱,陛下怎么今天这么小气,对,就是抠。

    李隆基反而觉得自己大方,往年只是送黄瓜。

    今年的菜那么多,拿回去能吃个三五天了。

    大正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