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说法,盐便宜了,赶紧做菜,留着冬天吃,南方的不用,南方做梅菜是为了口味,不是生存。

    张九龄的故乡制作梅菜,为了好吃,不是说没有梅菜就吃不到菜,人家韶关的人啊。

    到了黄河不用说以北,即便以南的地方,冬天下雪,上哪吃菜去?

    留一些冬菜放着,做一些酸菜、咸菜、干菜,不然冬天怎么活?

    甚至专门制作豆豉酱,冬天的时候就把米煮上,然后吃一点酱,酱就是菜啊!

    什么亚硝酸盐?你过来,我把你脑袋塞酱缸里。

    “呵呵呵,呵呵呵呵……”李易想着自己笑出声。

    李隆基看着不问‘易弟因何发笑’,他等。

    果然,李易笑一会儿自己回归现实:“三哥,今年秋天的时候,北方地区有自己院落的人家,羽林飞骑和募兵去帮忙挖地窖,十六卫愿意去也行。”

    “他们自己不能挖?”李隆基不在乎出动人手,他想不通别人那么懒惰。

    “三哥,咱俩挖一个地窖?你是用镐头还是铁锹?”李易提议干活。

    “我……咱俩不得累死?”

    李隆基反应快,刚想选工具,突然发现不对。

    两个人的体力再好,天天挖,挖出来一个合适的地窖,需要半个月不?

    “叫百姓出钱,一人一天给五钱,二十个人一天就挖好,一百钱,他们自己雇人雇不到,钱太少了。”

    李易谈价钱,一百钱挖的地窖,可以放很多东西,值。

    “拿羽林飞骑去补贴百姓?”李隆基换个思路。

    “是用羽林飞骑宣传陛下恩德,回头咱们补贴羽林飞骑。

    如果选没有地下水的位置,挖完后,百姓可以把地窖修成固定窖。

    正常咱们每天给羽林飞骑和募兵们的待遇也不差,就当是让他们干点别的事情。

    他们享受到的不仅仅是咱们给的钱财,亦有百姓的爱戴。”

    李易说根本,羽林飞骑出外执行任务,临时住在百姓家,百姓会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

    这里是大唐,不是他那个时候,他那时的兔子军百姓保证好好照顾。

    大唐的百姓最怕官兵,过来掠夺什么的。

    羽林飞骑和募兵、十六卫,却秋毫无犯。

    睡觉都是穿军大衣睡在外面,去岁洛阳宫,守各坊的军士,冻得直跺脚,也不敢进百姓的屋子。

    以前不存在这种情况,直接征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